念住实修中的感受
2013-01-02 13:18:13   来源:   评论:0 点击:

念住实修中的感受内观研究所四念住的练习,也就是建立觉知。从许多经文中都可以见到,佛陀非常赞赏这个方法。在大念住经(Mahasatipatthana Sutta)中,佛陀以「一乘道(ekayano maggo)」称呼它,说明了它的重...
念住实修中的感受
 
内观研究所
 
 
四念住的练习,也就是建立觉知。从许多经文中都可以见到,佛陀非常赞赏这个方法。在大念住经(Mahasatipatthana Sutta)中,佛陀以「一乘道(ekayano maggo)」称呼它,说明了它的重要性。这是众生克服忧伤、减除痛苦,走上正道,体验涅槃(解脱)的唯一方法。注1
 
在经文中,佛陀提出一个实际的方法来开展自我的了知,也就是利用 kayanupassana 持续地观察身体(身),vedananupassana 持续地观察感受(受),cittanupassana 持续地观察心(心),以及 dhammanupassana 持续观察心的内含(法)。注2
 
为了探索我们自身的真相,我们必须从身与心两者来检视我们是什么。我们必须学会直接在我们自身中观察。因此,我们必须记住三点:
 
1. 身体真相有可能是被揣测而想象出来的。但为了直接体验它,我们必须就身体中生起的感受(身体的各种感觉)来处理。
 
2. 相同地,藉由观察心的内含来实际经验到心。所以,身体和感受是无法分开体验的,而心和其内含也不能分开观察。
 
3. 心与物是如此紧密地交互关连,心的内含通常以感受在身体上呈现。因此缘故,佛陀说:
 
当诸法在心中生起时,就有感受伴随而生(Vedanasamosarana sabbe dhamma.注3)。
 
所以,观察感受提供了检视我们自身的唯一方法,不管是物质上或是心灵上。
 
我们的自然本质可以分成四个领域,身体和身体的感受,心和心的内含。这提供了在念住中建立觉知的四个途径。为了让观察能够更完整,每个小地方都必须体验到,正如同我们能藉由感受来体验。这真相探索会去除我们对自身的迷惑。就像从外在世界的迷惑中走出来一样,我们与外在世界接触的心物现象必须被探索。外在世界只能和我们的六个根门相接触,眼耳鼻舌身与意。因为所有的根门都在体内,每一个与外在世界的接触都发生在身体层面。根据自然法则,每一个接触都局限在感受上。每一次六个根门的接触,身体就会生起感受。因此,为了了解自己内在的心物交互作用,就一定要了解感受;为了了解外在世界与个人的交互作用,也一定要了解感受。
 
如果企图利用揣测或推想来探索真相,我们便很容易忽略感受的重要性。尽管,佛陀教导人们的难题就是,了解真相不仅只是在知识层面,更要直接的体验。因此缘故,感受的定义如下:
 
感觉到事物的是感受。它的特性是去体验,它的功能是去认知事物(Ya vedayati ti vedana, sa vedayita lakkhana, anubhavanarasa)。注4
 
尽管,只是身体根门上的感觉并不足以使我们去除迷惑。相反的,要了解所有现象的三法印(ti-lakkhana三种特征)。我们必须在体内直接体验无常(anicca),苦(dukkha)与无我(anatta)。在这三者,因为深入体验无常之后,随即便容易了解苦与我们的真相,所以佛陀总是特别强调无常的重要。在自说经的 Meghiya Sutta 中,他说:
 
Meghiya 从他的自身中,了知无常,再从无常中确立无我。了知无我的他拔除在此生的自私执着,于是,他达到涅槃(Aniccasannino hi, Meghiya, anattasanna santhati, anattasanni asmimanasamugghatam papunati dittheva dhamme nibbanam)。注5
 
所以,念住的实修,对无常的体验,生起和灭去,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念住经从观察身体开始。这里说明几个不同的出发点,如观察呼吸出入,注意身体的移动等等。从这些地方开始,我们可以逐渐地培养持续对感受观察,持续对心观察,以及持续对心的内含观察。尽管无论从什么地方出发,每一个人的旅程都必须经过某些阶段,才能到达最后的终点。这些在观身念住、观受念住、观心念住与观法念住的经文段落中,都有重要的句子反复描述它们:
1. 能观察到现象的生起
2. 能观察到现象的灭去
3. 能观察到现象的生起和灭去注6
 
这几句显示了念住实修的精髓。一个人除非实践无常的这三种阶段,不然他不会开展智慧。因此,要实修四念住,我们必须持续培养对无常的了知,在巴利文中称为正知(sampajanna)时时彻知无常。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观察现象的生起和灭去(anicca-bodha),不起反应地客观观察。生灭法(无常)的练习,不能靠揣测,或思考过程,或想象,甚至信仰。它必须以直接体验(paccanubhoti)来完成。这里,观察感受扮演重要角色,因为藉由感受,内观者能够很清楚明确地了解生起和灭去(samudaya-vaya)。注7正知时时彻知无常,实际上是了解感受的生起与灭去,从而了解我们身体内的其它四个层面。
 
此即四念住、时时彻知无常与精勤(atapi)、觉知(satima)是重要特质的原因;并且这三者会在念住中不变地反复出现。如佛陀所说明,时时彻知无常是观察感受的生起与灭去。注8因此,感受在念住实修中扮演的角色不能够被忽略,否则便做不到念住实修。
 
佛陀说:禅修者,有三种身体感受,是哪三种呢?乐受,苦受与不苦不乐受。禅修者啊,想要完全地了知这三种感受,就要实修四念住(Tisso ima, bhikkhave, vedana. Katama tisso? Sukha vedana, dukkha vedana, adukkhamasukha vedana. Ima kho, bhikkhave, tisso vedana.Imasam kho, bhikkhave, tissannam vedananam, parinnaya cattaro satipatthana bhavetabba.)。注9
 
只有当我们直接体验无常,才算做到念住实修。身体的感受提供了身心聚合的连结,好让我们清楚明确地观察无常现象,然后走向解脱之路。
 
 
 
Notes:(All references VRI edition)
注:(参考均来自内观研究中心版本)
 
1. 长部 Digha Nikaya 2.373
2. Loc. cit
3. 增支部 Anguttara Nikaya 3.8.83
4. 法聚论 Dhammasangami Atthakatha 1, Kamavacacarakusalapadabhagamiyam
5. 自说经 Udana 31
6. 长部 Digha Nikaya 2.374
7. 自说经 Udana 31
8. 相应部 Samyutta Nikaya 3.5.399 - 400
9. Ibid. 3.5.415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感受的类型和超越感受的状态
下一篇:正知(正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