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道论导读
-- 涅槃的北二高
the Path of Purification(Visuddhimagga)
作者:护法法师(Dharmagupta)、陈水渊(已出家,法名-- 观净)。
前言
序论
第一部份:戒学
第一章:戒学。
第一节:戒学的一般教导。
第二节:头陀行。
第二部分:定学
第二章:定学的一般教导。
第一节:定学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修定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修定的共通方法。
第一项:修行至初禅的三阶段。
第二项:四种禅。
第三章:修行四十种业处的方法。
第一节:十遍。
第二节:十不净。
第三节:十随念。
第四节:四无量心
第五节:一食厌想。
第六节:一界差别
第七节:四无色。
第八节:结语。
第四章:修定的功德。
第一项:修定的五种功德。
第二项:神通。
第三部分:慧学
第五章:慧学的一般教导。
第六章:五蕴─慧地之一。
第一节:色蕴。
第二节:识蕴。
第一项:解释八十九心。
第二项:八十九心的不同分类。
第三项:八十九心的十四作用。
第四项:心路历程。
第三节:受蕴想蕴行蕴。
第一项:解释五十二心所。
第二项:心与心所的相应。
第四节:余论。
第七章:处界根谛缘起─慧地之二。
第一节:处。
第二节:界。
第三节:根。
第四节:谛
第五节:缘起。
第八章:修观的五清净。
第一节:修止与修观的不同。
第二节:见清净。
第三节:度疑清净。
第四节:道非道智见清净
第一项:引论
第二项:思维三相
第三项:生灭随观智
第五节:行道智见清净。
第六节:智见清净。
第七节:修智慧的功德。
结论。
附表
表一:本书解释<<清净道论>>的结构。
表二:八十九心的分类表。
表三:八十九心的十四作用。
表四:五十二心所的分类表。
表五:三学七清净十六阶智的对照表。
清净道论导读--前言[Preface of the Path of Purification(Visuddhimagga)]
台湾现今的修行风气极其昌盛,海外的华语系教区也有繁荣的景象。今日华人英姿勃发,正以豪爽有力的姿态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修行方法五花八门,有够热闹,这就是台湾创新的生命力。有依古不依今的,古说今唱的,有的自创品牌,有的自创宗派,有的制造新佛,还有超越佛陀的。读者享受自由选择,但也面临选择的迷惑,特别是宗教乱像不断,也让空虚的人们犹豫不前。禅修,活现了生命的自在,多么迷人,但又那么令人不解。朋友们,尝尝真理的滋味吧。<<清净道论>>是古今中外共认的禅修宝典,佛法的百科全书。作者的原意就是为了铺陈清净的生活之道,破除真理的迷障,在渐次升进的历程指引修行。它以戒定慧三学总摄一切佛法,也以三学的阶梯带领修行,指明各环节的关卡,破除各环节的障碍。「来!看看法」,来验证一下「清净道」,走看看。特别是今日台湾的佛教已成华语系佛教的心脏,试试原味的佛法吧。
《清净道论》的作者觉音尊者,约五世纪人,遍注经律论,奠定南传佛教(上座部)的方向与内容。<<清净道论>>就是他批注三藏的核心,最生动、体系的杰作。学习<<清净道论>>就可通达佛法,清楚禅修的各种技巧,确认持戒、修止、修观的分际与升进,可以破除修习止观的障碍。既可选定适合自己个性的修行法门,也懂得如何选择、亲近禅师,它也可以当作禅师的教学手册。禅修,而没有受用<<清净道论>>之类的修行教导,真是可惜。戒学的部分未提示教团运作的原理,觉音尊者或许另有安排,但对有心建立清净教团的人可说是美中不足。
本书的写作原则,力求简明清晰。不涉入该论百科全书式的征引、讨论。以明确的纲骨,带领血肉,方便大家品尝精髓。为易于通览阅读,尽可能不放入任何外文,不另作注,适度地作现代诠释。对于古今的禅修法门,也在相关脉胳厘清其分际。<<清净道论>>已有叶均的中译本,嘉惠中文世界,本书也有引用。但译文质朴,加以<<清净道论>>本文的叙述繁杂,非常不易读。我们就分层次,以论题的方式,逐项解释,并编号依序说明。请读者循线贯穿,慢慢地延路拾宝。有些段落若觉陌生,可以先略过。体认戒学与定学的要义之后,就可进入「修定的注意事项」(第二章第二节」。
撰写本书,再次体认法的尊贵与超越。怀着修智慧波罗蜜的喜悦,引介本论与国人分享。感谢提供意见、协助校稿的法友,助印的善友,更感谢杜婷婷小姐为本书插图。愿以此书献给台湾人,与广大的华人分享殊胜的佛法。
清净道论导读--序论[Introduction to the Path of Purification(Visuddhimagga)]
1:<<清净道论>>全书是为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内结与外结,人被结绑住,瞿昙我问汝,谁当解此结?
「结」是贪爱的意思,绑住人们的东西。爱有物质方向和内心方面,六根引发的烦恼都是结。结犹如苦行者纠缠的头发,很难打开。所以,如何打开生死轮回的网结呢?
2:全书的回答可以表达如下: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住戒」是戒学,「修心」是定学,「修慧」是慧学,这三学就是本论的全部内容。
3:本论名为「清净道」,就是导至涅槃的道路。「清净」是已净化垢秽的涅槃,「道」是到达涅槃的方便。本论就是以戒定慧三学来导引清净道。三学可以从九个不同角度解释。
3.1:三增上学,戒是增上戒学,定是增上心学,慧是增上慧学。
3.2:三种善教,戒是阐明初善,定是阐明中善,慧是阐明究竟善。
3.3:成就究竟解脱的原因,戒是三明的原因,定是六神通的原因,慧是四
无碍解的原因。
3.4:避二边而行中道,戒是避免欲乐的极端行为,定是避免自我折磨的极端行为,慧是中道正行。
3.5:超越三界的方法,戒是超越恶趣的方法,定是超越欲界的方法,慧是超越一切轮回的方法。
3.6:三种断烦恼的层次,戒是以各种善来对治各种烦恼,定是镇伏压住烦恼,慧是断尽烦恼。
3.7:三种对治的方法,戒是诸惑违犯的对治,定是缠的对治,慧是随眠的对治。
3.8:三种杂染的净化,戒是恶行杂染的净化,定是爱杂染的净化,慧是恶见杂染的净化。
3.9:得到圣果的原因,戒是初果二果的原因,定是三果的原因,慧是四果阿罗汉的原因。只有初果二果的人圆满戒,三果的人才圆满定,证阿罗汉称为慧圆满。
4:<<清净道论>>全书的结构可以三学或七清净来划分。
4.1:依三学分为三部分,戒学、定学、慧学。论中以树为喻,解释整体「清净道」。戒学的持戒与定学的修心是树根,而戒又为定的基础,没有树根将没有树。慧学须先听闻思维智慧所要了知的真理(蕴、处、界、根、谛、缘起),这犹如种树的大地,没有大地泥土的树就会枯死。修习智慧就是修毗婆舍那观,修毗婆舍那观就像树干,树干是透过树根攀稳深入泥土中,在泥土中摄取养分;修观就是清净道的骨干,它的必要对象是「五蕴无常苦无我」的大地,然而这是以戒定为根基。清净道的目的地就是涅槃,犹如树的果实。总之,「清净道」就像大树,壮健的骨干透过清净有力的根深入大地吸取养分,成熟丰美的果实。
图一:树的比较(图待补)
4.2:<<清净道论>>就是七种清净的七阶段。一:戒清净就是戒学,二:心清净就是定学,其余五清净就是修慧的骨干,三:见清净、四:度疑清净、五:道非道智见清净、六:行道智见清净、七:智见清净,它们是观察五蕴无常苦无我。可见,七清净是对三学的修行次第进一步的说明。前六阶段都只是世间的,第七阶段才是出世间的圣道与圣果。
5:本书如何安排解释<<清净道论>>?可整理成表一。全论有一个纲要的<序论>,二十三章的正文,简洁的结论;本书也有一个<序论>,九章的正文,结论。戒学包含全论的第一、二章,属于第一部分;戒学也是本书的第一部分,在第一章中解释。定学包含全论的第三章到第十三章,属于第二部分;定学也是本书的第二部分,在第二、三、四章中解释。慧学包含全论的第十四章到第二十三章,属于第三部分;慧学在本书也是第三部分,在第五到八章中解释。全论的最后有结论;本书也于最后总结说明。
七清净 |
<<清净道论>> |
本书 |
序论 |
序论 |
|
一:戒清净 |
戒学(第一、二章) |
第一章 |
二:心清净 |
定学(第三至十三章) |
第二至四章 |
三:见清净 |
慧学: 慧体与果: |
第五至七章 第八章 |
结论 |
结论(十六阶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