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信合一
明法比丘
佛法说「信」(Saddha),是净信(清净的信心),是以智慧为主导的信。《杂阿含经》第 656经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若圣弟子成就慧根者,能修信根,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是名信根成就,信根成就即是慧根。……慧根为其首,以摄持故。」信根排在第一位,是有净信之后,其它的四根也得到成长。若知见有纯净与不纯净,夹杂迷信、不净的部分,不可能做为根据、基础,而促进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慧。智慧不高的人(随信行),若信佛法僧言说清净,「五法(根)少慧,审谛堪忍」(《杂阿含经》第936经),也能在少慧摄持的信仰这部分,不堕恶趣,继续洗炼、净化其它的知见。
对智慧成就者,一般的信,就没份量了。如耆那教教主问质多罗长者说:「汝信(Saddahasi)沙门瞿昙得无觉无观三昧(第二禅)耶?」质多罗答:「我不以信故来。」并表示他(受教)而得此种禅定,日、夜都常住在这种禅定,有此智(证得),不用「信」世尊是否证得(见《杂阿含经》第574经)。质多罗对佛法的信心来自自己的体证,不是未体证而先信仰,不同于耆那教教主的「信应在前,然后有智」的态度。佛教应是:「智应在前,然后有信。」体证如此,教理也是如此,如依《大般涅槃经》的「四大教法」的审慎明辨真伪经律,或《增支部》〈迦罗摩经〉佛陀对迦罗摩人的十项开示(不应随便听信传说、经典、师教等),都充分表现佛法的智信态度。智信的坚持,能使流传在世间的相似法乃至相似圣物、圣迹灭绝,或将之当做负面教材,才能兴旺正法。
(《嘉义新雨杂志》第25期)
相关热词搜索: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死到生——业在死亡和投生过程中的作用(0)
- ·初果圣人只剩七次人天往返。如果这七世...(0)
- ·原始佛教与现存的上座部佛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