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什么是心?
答:对目标的识知是为心。巴利文citta是源自动词词根citi(认知;识知)。诸论师以三方面诠释心:造作者、工具、活动。作为造作者,心是识知目标者。作为工具,与心相应的心所,通过心而得以识知目标。作为活动,心纯粹只是识知的过程。‘纯粹活动’这项定义是三者之中最贴切的诠释,即心纯粹只是认知或识知目标的过程。除了识知的活动之外,它并没有一个属于造作者或工具的实际个体。提出‘造作者’与‘工具’的定义,是为了对治某些人所执取的‘我见’:认为有个识知目标的造作者或工具的‘恒常不变的我’之邪见。佛教学者指出,这些定义显示了并没有一个‘自我’在实行识知的活动,而只有心在识知。此心即是识知活动而无他,而且此活动必定是生灭的无常法。心,其特相是识知目标,其作用是作为诸心所的前导者,因为它领导诸心所,也时常由它们陪伴。其现起是呈现于禅修者的体验里为一个相续不断的过程。其近因是名色(精神与物质),因为心不能毫不依靠心所与色法地单独生起。诸心有多种呈现方式,但都有同一个相:识知目标。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意识,实际上是一连串刹那生灭的心,极迅速地相续生灭,以致我们不能察觉它们是个别不同的心。
答:对目标的识知是为心。巴利文citta是源自动词词根citi(认知;识知)。诸论师以三方面诠释心:造作者、工具、活动。作为造作者,心是识知目标者。作为工具,与心相应的心所,通过心而得以识知目标。作为活动,心纯粹只是识知的过程。‘纯粹活动’这项定义是三者之中最贴切的诠释,即心纯粹只是认知或识知目标的过程。除了识知的活动之外,它并没有一个属于造作者或工具的实际个体。提出‘造作者’与‘工具’的定义,是为了对治某些人所执取的‘我见’:认为有个识知目标的造作者或工具的‘恒常不变的我’之邪见。佛教学者指出,这些定义显示了并没有一个‘自我’在实行识知的活动,而只有心在识知。此心即是识知活动而无他,而且此活动必定是生灭的无常法。心,其特相是识知目标,其作用是作为诸心所的前导者,因为它领导诸心所,也时常由它们陪伴。其现起是呈现于禅修者的体验里为一个相续不断的过程。其近因是名色(精神与物质),因为心不能毫不依靠心所与色法地单独生起。诸心有多种呈现方式,但都有同一个相:识知目标。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意识,实际上是一连串刹那生灭的心,极迅速地相续生灭,以致我们不能察觉它们是个别不同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