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营的头两天, 像春节大扫除。所有累积下来的压力跟疲惫, 通通清出来了。还有习气跟念头。如果没参加过禅修营, 或者不太清楚禅修是做什幺的, 很多人就会容易沮丧, 因为它真的会很难捱。
当他们坐下那一刻, 心就乱的失去控制, 或者当他们想专注或正念时, 心就只是一片空白。这只显示出我们的心的状态, 以及我们想运用控制来压抑它的程度。
这是因为烦恼、心里的负面状态的强度, 或者不善心, 缺乏纯净、良善的心。这些烦恼, 强的能够让我们从远古以来轮回生死。
因此, 不应低估它们的强度。若谈到它们的分类, 我们通称它们为三恶根(毒)-贪、瞋、痴。可是当谈到禅修和它的功能时, 我们称他们为五盖。
1. 欲欲、
2. 瞋恨、
3. 昏沉与睡眠、
4. 掉举(散乱的心)与恶作(追悔)、
5. 疑。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来作用或阻扰正定的开展、强化清净心。简而言之:
●欲欲是对五种感官的放纵, 或五种感官欲乐。
●瞋恨是忿怒及憎恨。
●昏沉与睡眠是懒惰、懒散、粘稠不动的心。
●掉举与恶作是散乱、躁动的心。
●疑是对修行及三宝起疑。
简而言之, 五盖可分两大类:昏沉睡眠与散乱、忧虑。
■ 昏沉与睡眠
当禅修者来到禅修营, 刚开始的前几天, 他们会觉得障碍真的很强。 因此, 我们处理的方向, 多是帮你处理昏沉与睡眠这两个是较不危险的障碍, 问题本身来说, 它只是让你瞌睡。当你睡了, 那也没那幺糟。它只是浪费时间;但念头过动、静不下来, 强度再增加, 那就有可能疯掉。精神「垮掉」是因为有过多的负面能量。
然而, 当你来禅修, 你必须去除它们俩。只要它们稍稍出现, 正念不能正常运作。状况就不清明。那怎幺处理昏沉、睡眠?让我们来看看不同的技巧。在起初一、两天, 昏沉、睡眠通常是很沉重型的心理状态。往往你也无从下手, 只管坐, 随着狂风暴雨飘浮。它很沉重。当你禅坐时, 心空空如也。如果你才刚匆匆赶制完大量工作, 你很累, 或者你长途跋涉到来, 它就可能真的会很沉。
可是, 这不是长久的风貌。如果你坐的够久, 或者你奋斗够久, 它通常会消失。如果你不能坐, 每下愈况,那就站起来经行。 奋斗几天后, 它会减轻些, 昏沉、睡眠的攻击,会转成较轻缓型。 它会是很轻柔。就好象一大早, 你观上、下, 它是那幺清楚又平和。但是, 持续进行到某处, 所有的事物都空掉了。为什幺?因为昏沉睡眠渐渐产生, 你仍不知不觉。你会辩说:「我很有正念, 只是一霎时, 就不知道观到哪里去了?」这是轻柔型的昏沉睡眠, 它来的快, 突然出击。
因此, 当你的心很平和, 你必须激起活力, 你若觉得心较慢、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的, 那就要激发活力。对抗昏沉睡眠的要素是活力或精进力。问题并不是我们有没有精力。心理的精力都会在的。
这里有个例子。如果你睡了过头, 上班要迟到了, 但是你并不知道, 你就不会起床。但是, 当你明白你已经迟到的时候, 或者你考试迟到了, 五分钟内, 一下子你就可以弄好出门。
那精力哪里来?精力都是在的。因此, 问题是要唤醒它, 以意志力把它激起、唤醒正念。那就是我们必须学习的, 当我们需要的时候, 就结合适当的意志力, 唤醒精力。当然, 有不同的方式来激起精力。精力来自我们所谓的「寻(把心导向目标。)」, 也就是说, 增强观照力。
所以你找不到上、下, 因为你太困了, 就改观坐触, 这会是明智的作法。当然, 因为你的昏沉, 你坐触的目标也可能不明显。因此, 你专注力应保持在较大的区块, 整个坐姿, 这是「坐」, 与地板接触点, 这是「触」。因此你以正常速度持续观坐、触, 坐、触, 坐、触…。
另外一种做法是, 采用更多触点, 那就是「坐、触、触、触、触…」。触点的范例是在臀部、手脚接触(地板或彼此接触的)位置。你也可以选择依触点位置顺序, 或以规律的节奏来观照。通常对重昏沉, 除非你持之以恒, 否则它一点也不管用。
要是你意志力坚强, 它会消失的。它是需要一点时间。可能不只是五分钟或十分钟。可能要二十或三十分钟。尽管如此, 一旦突围而出, 心就非常清明。再不管用, 当然你就可以起身经行。经行通常不会有睡意, 除非你走的很慢。可能目标很微细-当你走地慢, 你观不到它, 那你的昏沉会持续。因此, 要跨大步一点, 走快一点, 自在放松些。如果你紧绷, 心僵硬会影响你昏沉。走地自在放松较好, 不要走太慢, 也不要过度地快, 步伐大一点。过一会儿, 心有目标可观, 一个接一个, 它就会活跃起来。心一活跃, 昏沉就消失, 精力就会出现。当然, 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最后它会显示出意志力, 通常过几天, 大约三、四天, 昏沉就消失。少数个案, 会持续到一星期。尽管如此, 只要你努力, 它通常过几天就没有了。
■ 散乱及追诲
其它相关的障碍是散乱及追悔。在此, 你被要求正念观照「念头、念头」, 那它就会消失。如果, 我们看着「念头、念头」, 它并不消失。我们可能就只是喃喃地念「念头、念头」, 而没有正念。当你正念观照, 你就不会有念头。你清明觉照, 念头就会消失。
有时, 当我们观照, 念头消失后却又转回来。它去了又来。问题是, 它为什幺又回来?可能的因素是, 念头是转走了, 但是有某些程度的烦恼还在。当你回到上、下, 你正念仍不够。还可能有些贪爱、瞋恨或无明存在。因此, 当念头顽强, 它会再三回来, 你就要改观它的根源(贪爱、瞋恨或无明)。
当你观念头时, 这个念头如何生起的根源要被观照到。那意味着不论它是从贪爱、瞋恨、忧虑或任何其它负面烦恼。
你也可以回溯到困扰你的事物。依目标的角度来看, 它可以是特定的, 也可以是概括的。概括指的是, 你所思考的没有特定目标, 它可以是大太阳底下的每一件事物。特定的目标指的是, 某一件困恼你心的事物。因此, 你必须解决那个问题。
当你发现那个因, 解决那个问题就容易些。如果它只是种贪爱或瞋恨的状态, 那你就以贪爱、瞋恨或无明…等等来观它。观一个特定目标, 往往较观概括性目标有效。
这个是在心念处下, 指的是正念于意识, 我们晚一点会处理这部份。它是较投入在真正去感受到心的贪爱、瞋恨、无明、懒散或其它, 清楚觉知心的形式、性质、状态。当它被清楚的觉察到, 通常念头会马上就消失。
■ 基础性的止禅(四护卫禅)
可是, 有些案例烦恼性十分坚强。当烦恼深厚, 你就必须更认真的处理它。譬如说, 有人被某一特定的问题困扰。这些问题纠缠不休, 如果不处理它们, 会发展成心理问题。通常它不太会发生, 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了, 你必须做特别处理。那就是为什幺, 在刚开始禅坐时, 我们会建议做一种或多种所谓的基础止禅。
有四种基础止禅, 第一是佛随念(Buddhanusati), 忆念佛陀的功德。这个可以帮助来克服恐惧、怀疑、逐渐建立信心。第二是慈心禅(metta bhavana, meditation on loving-kindness)。这可以帮助克服瞋恨及恶心, 营造周遭平静、和谐的禅修气氛。
第三, 不净观(Asubha, meditation on impurities), 对治强烈的贪欲的或欲望。
第四, 死随念(Marananussati, meditation on death), 念死克服焦虑、懒散及自满。这个范畴, 可以包括的项目, 如忆念业力来对治焦虑、恐惧、失去亲人, 忧虑…等。
不要低估基础禅的影响力, 虽然我们只建议, 在坐禅刚开始的五到十分钟内做护卫禅。当你做的恰当, 它是可以约束心。认真地说, 散乱的心只不过是某种层次的活动。如果你可以守住心, 让它平静下来, 让它忙的够久, 那所有的念头、散乱及障碍, 就会被搁置一旁。
散乱只发生在刚开始的阶段, 开始的一、两天, 或者是第一次参加禅修营。当你不懂的如何对治它, 它永远会是狂野的-无可药救的境界。事实上, 它并不是那幺严重。
然而, 只要我们还没修成阿罗汉,我们不时都要面对五盖。当它们生起, 就是我们学习如何对治的机会。如果你是初学, 你在离开前没学会如何对治它们, 那你老是会面临这个问题。学会如何对治它们, 并不是手到擒来。它要慢慢地学。除非这些烦恼障全都被放下, 否则你将无法经验到心的清净状态。
譬如说睡眠。睡眠在心中出现, 你观「睡眠、睡眠、睡眠」。它是消失了, 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所有的趋势还在。你还没达到我们所谓的近行定, 因此它盘旋不去。它会断断续续回来。就像天空, 虽然艳阳高挂, 但是仍有层薄云在,所以你见不到蓝天。只有当你把它完全观灭, 当所有的睡意消去, 你才会知道什幺是碧空如洗。然后, 太阳披露, 光色巍巍, 你就能见到周遭的一切。
五盖是昏沉、睡眠, 念头等等。观它就好象在清理心里的垃圾。当你扫地, 起先你丢掉大块垃圾, 但是那些小片碎屑还在那里。你的工作还没完成, 当你清理了小片碎屑, 那些灰尘还在。甚至第一次扫完, 还会有细细的尘土在。所以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直到所有的烦恼障都烟消云散。
只有在那时候, 正念才会清明、明亮、光耀。必须意志坚强, 来达成这个克制烦恼障的目的。这是学习正念禅禅修者的首要任务。完成这个, 那基本目标就显得清楚些。
c 8 目标的优先考量 d
■ 系统式的观照以及无抉择性的觉知
问: 我们观照什幺目标?
答: 我们观那些容易起正念观照的目标, 能够观照到它们的自性真实。
这是因人、因状况而异的。马哈希的传承, 教导禅修者要观腹部上、下。正念观照它时, 他观的不只是移动的特性, 也有许多其它相关的因缘现象。这是个很好的起始点, 因为:
● 因为腹部上、下属于物质现象, 它是较粗的, 因此容易观照。心理现象譬如意识, 它是较微细、难以捉摸的。
● 它并不难受, 因此可以长久观照, 而不苦恼或觉得累。
● 它会移动并且变化, 不是静止、一成不变的。再者, 它清楚地呈现变化的特性。
努力地花时间观照它, 你就会习惯它。它会变得明显, 成为主要目标, 你可以用它来当主要目标, 培育念力及定力。
如果让它自然任运, 它不一致、不规则地呈现。所以, 有些时候它会不见, 或者是模糊不清。那时候其它目标, 如声音、痛, 会较明显, 所以要有正念地观照。观其它目标的另一个原因是:当那个目标是种烦恼, 譬如执着、昏沉、生气、散乱, 它们都是需要处理、清除掉的。这些目标不像主要目标, 不需要长时间来观, 通称为次要目标。当次要目标需要、或用其它方式来保持观照, 它们就被视为(升级)像主要目标一样, 用来增强念力、定力。
譬如, 当腹部上、下没有了, 那可以用坐、触来看待成主要目标。当痛发展成非常明显且持续不断, 那它就成核心禅修目标。经行时, 走步的程序是主要目标(1°), 看见则是一个重要的次要目标(2°)。以下图表中的( °)表示程度-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图表(一)显示在禅坐中, 以系统式的观照, 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的移转。简而言之:
1 最优先的主要目标是明显、可以正念观照一段长时间。
2 首先, (2°)类次要目标取代主要目标, 它们是烦恼盖之类, 必须藉观照来清除。
3 其次, (1°) 类目标取代主要目标, 这类目标是非常突出的, 譬如强烈疼痛。
4 在多数个同等明显的次要目标(2°)中择一, 要选择内发性的目标(如坐/触)来观照, 不要选外在环境目标, 譬如声音, 因为声音(不连续)不会引导来深化定力。
5 当正念变得能持续, 心调伏柔软, 可选择一个较佳、能引导增强内观智慧的目标, 即能呈现无常、苦、无我三共相来观照。
无常:选变动的目标来观, 优于选不变的目标。苦: 苦受目标优于乐受目标, 后者促进执着。无我: 要呈现出无我所, 那就是没有一个主动、人在控制。
上述目标要你能够观照较长久时间。譬如:
●(目标)变动很不规则, 而且很快, 那你意念不能集中或混淆。
●痛及苦受可能太强, 令人疲惫, 瞋心会生起。
● 有些现象可能以无法控制, 怪异的方式出现, 它们会变得可怕、恐怖。
6 如果正念及定力得以培育, 甚至微细的心理现象也变得清楚;粗的物质现象的微细观点也得以观照。在那个阶段, 要勤观心理现象。只要用心维持、守护正念, 以确保它的持续。让心自己去选择目标, 禅修者不会有时间去思考。随着修练, 正念它自己会运转。这时也就是放下标记的时机。这类非主导性的正念称为无抉择性的觉知, 它通常较稳定, 但是只在相当的修练之后才出现。
初学必需要用 1 – 5 系统性的观照, 来奠定所需的念力及定力。
尽管如此, 无抉择性的觉知也可以用在心过度躁动, 或者散乱的时候。有些案例, 他们成天忙, 变成整天紧张。用力去把心导向目标往往适得其反。这种状况, 禅修者可以正念于心眼浮现出的任何现象事物。当正念激活、平静后, 再回到系统式观照法, 把心导向目标。
图4表. 目标的优先考量流程图
系统性观照: 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的移转
1°跟 2°指的分别是主要目标及次要目标。
图表5. 经行观照目标
系统性观照: 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的移转
系统性观照的主要目标为行走时脚的提起、升起、移前、踩下、触、压; 移转到次要目标:看见、念头、痛、听到、闻到...等。
■ 四念处
关于四念处的开示, 毗婆舍那的目标可分类为四种:
1身念处-正念于身, 色法;,
2受念处-正念于觉受;
3心念处-正念于意识;
4法念处-正念于心行。
大体上说来, 目标会有进阶式的微细差别。所以, 通常禅修者会见到较多身念处, 接着受念处目标会增多, 然后心念处, 最后当愈进步, 则会见愈多法念处目标。
然而, 在每一个念处, 也可以见到它自己的全程现象法。
以受觉来讲, 全程幅度现象由极度的痛楚, 到非常微细的中舍, 平等舍是初学感受不到的。那意识全程, 可由忿忿不平到深层的安止。
有些禅修者选择观多个念处, 说是适合他们的习性。依习性的适当性来作选择的说法, 论书上也有类似的议说。
从经验上来讲, 许多人发现, 比起观照单一带压力的身念处而言, 探索多个念处通常是较有趣味。但是, 在继续进行之前, 有个稳固的立足点, 还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在维持念力方面, 身念处是较容易的基础, 尤其当状况很困难时,如日常生活, 或者是当密集禅修中, 比较深层状态, 境界非常奇特时。没有稳固的身念处, 可能会走到令人惋惜的状态。那你就理解什幺才是最好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