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外观察宇宙的真理,容易落入理性思考的陷阱
2013-01-20 12:41:19   来源:   评论:0 点击:

问:当练习内观时,为何禅修者往内观察自己的身心现象,而不往外观察宇宙的真理?答:往外尝试观察真理,他容易落入只是理性思考的陷阱,但是当他往内观察,可以直接体验真理。往内直接体验真理比往外容易。内在的...
问:当练习内观时,为何禅修者往内观察自己的身心现象,而不往外观察宇宙的真理?
答:往外尝试观察真理,他容易落入只是理性思考的陷阱,但是当他往内观察,可以直接体验真理。往内直接体验真理比往外容易。内在的真理与外在的真理是一样的,在《相应阿含》的 Rohita 经中,佛陀明白地指出我们的身躯内就存在着整个宇宙。
 
问:很多宗师都声称他们的方法能净化心灵,那么内观法门的特殊处何在﹖
答:没错,许多方法确实可以净化心灵到一个程度,但是内观可以使人到达心的最深层面,去根除「随眠烦恼」─内心深处的不善习气,潜在的烦恼。
 
问:古代以及今日这些修行内观的人,真正净化了心吗﹖
答:佛陀时期无数的人们以及其后的人透过修行内观净化了他们的心,走出了痛苦。此中有一些非常有名的例子,例如鸯掘摩罗,他曾杀害了999人,经由修行成为一位圣人。甚至今日,许多修行内观的人,也发现他们净化了心,走出了痛若。人是他们自己的习性:瞋恨、恶意、敌意、情绪、恐惧、自我、毒瘾、酒瘾及烟瘾的囚犯,藉由内观可容易地去除这些心理的染污不净,并从这些与不净相连的苦恼中解脱出来,体验自在。在印度的研究单位,研究了许多个案,证实修行内观可以在此生的此时此地就净化心灵。
 
问:您强调佛陀重要的发现是观察身上感受的内观法门,有经上的证据吗﹖
答:有的。《四念住经》、《缘起经》、《杂阿含经》中的「受相应」,都是含括内观精华的重要经典。佛陀之前及以后的印度宗师们,都教导人们要走出欲望的诱惑。每人都承认对「感官对象」执着是一种真正的束缚。但是佛陀更进一步探索有关痛苦生起的真理,他发现人们实际的执着,不在「感官对象」,而是当感官对象与感官接触时产生在身上的「感受」,人们的贪、瞋习性反应是依缘于「感受(的乐或苦)」。因此,人们要解决的,不只是感官与它们的各别对象,还要解决这二者接触所合成的「感受」。对感受必须警觉,不要生起贪瞋的习性反应。
  
   这点在佛陀的缘起开示中,说得很明白。
依据《缘起经》,六根与各对象间被忽略的关链「感受」,以及「贪爱」的习性反应,是佛陀独特的发现。在他之前,没有人想到「感受」是「贪爱」的最接近的原因,这是佛陀的体验,这也是为什么当他体验到与「感受」相关的真理时,他宣称他的慧眼打开了(Nana Sutta)。
 
佛陀的主要教导在于八正道,关于这点,他对我们清楚地解释说:八正道是体验连系整个感受的真理(Vedana Panha Sutta)。同样地,四念住是佛陀对禅修的主要教导,在此他要我们修习四念住去体验连系整个感受的真理(Vedana Sutta)。在修习四念住时,他要我们维持「精勤、觉知、时时澈知无常」,对「澈知无常」的解释,他明白指出禅修者在体验其它实相时,必须不断觉知到「感受」的生起与消灭。
以上这些引据足以证明觉察到「感受」,对禅修者而言非常重要,并符合佛陀的教导。
 
问:葛印卡老师,您在佛陀入灭后二千多年才在缅甸学得此内观法门,您如何确知并证明您的修行方法一直保持原貌而未受修改﹖
 
答:证明布丁是否是甜的,只有靠吃。今天我们这传承的内观禅修者所得的结果与佛陀时期所得的相同。除非是这修行方法一直维持它的纯粹原貌,所得到的结果才会一样。
 
历史的证据显示,大约佛灭二百三十年,在阿育王时期佛法传到了缅甸。佛灭五百年,印度本土已无纯粹的内观法门。大约佛灭一千二百年后,缅甸北部已没有原先的佛法;有一名为阿新阿罗汉的比丘来到北缅甸的巴冈(阿里玛达拿布罗),使当地的阿瑙罗塔国王相信纯粹的佛法存在在南缅甸,史上记载着,阿瑙罗塔国王将经典与比丘们从南缅甸迎来并在国内建立佛法后,这位伟大的内观禅修比丘阿新阿罗汉便去缅甸中部,定居在萨盖陵,即今日的曼达垒(瓦城)附近,在他的余生,他不断禅修并教导几位比丘内观法门。一般人相信,当地的师生间将纯粹的内观传下来,虽然修习的人不多。在一百年前,此地伟大的论师雷狄?萨亚道比丘从传承师父学到此修行方法,并传给他人。早先此法门只传比丘们,但雷狄?萨亚道首先将此传给在家居士,其主要弟子之一就是来自南缅甸的在家居士萨亚?乌铁。萨亚?乌铁接着传此法门给很多的比丘及居士,萨亚吉?乌巴庆是他的主要弟子之一,随后开始传授内观,此修行方法从他传给我及其它的人。佛陀至萨亚吉?乌巴庆之间,虽然没有历代祖师的详细传记,但是由此修行方法所获得的效果,可以证明它是纯净的修行方法,目前,科学研究对本修行方法的成效评价,更加强这个信念。
 
再者,内观的训练非常符合四念住及其它的经典,这点也使人相信这修行方法就是佛陀所教导的纯净修行方法。
 
问:为何内观修行方法在佛灭五百年后消失于印度﹖
 
答:我想主要的理由是:这修行方法不再维持它的纯粹性。若不是修行者不再强调觉知感受,就是修行者虽觉知感受,但忘记对感受要保持平等心,要了解其无常、苦、无我的身心特性;会如此发生偏失,可能是他们将许多宗派或哲学教条以及其它的修行方法加到这合乎科学的内观修行方法上,因为我们发现,在今日仍然有人这么做。
 
   许多不同宗派的老师来参加内观课程,学习本修行方法,但未学好这修行方法的纯粹原貌就开始去教别人;由于执着他们宗派哲学的信仰,他们把他们的信仰加在本修行方法上,使它扭曲了;结果,这修行方法就失去它的功效,在过去也应是如此发生过。当修行方法失去它的功效,人们自然不再修行它,它就在这个国家消失了。
 
问:佛法是普遍性的,并且每一个人都能修行吗﹖
 
答:是的!整个佛法都是普遍性的。其教导是依据八圣道,它的每一步骤,就是戒律、禅定及智慧,也都是普遍性的。任何宗派的个人,都能修行戒律而无困难;也都能修行禅定及智慧,此二种是以个人所体验的实相作为禅修对象-也就是呼吸及感受-任何人都能修行这个而无困难,因为这二种禅修的对象是普遍性的,同时,每人必将得到相同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佛法是普遍性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也就是这个理由,我强调内观适用于任何宗派的每一个人。
 
问:经由修行内观,我们可以达成佛果吗﹖
 
答:是的,那些想成佛、走菩萨道的人,对他们而言,内观是核心的,且是有帮助的。菩萨必须保持他的心免于贪、瞋、痴等心理不净,而后强烈的慈悲心及善意才能生起。我们难以想象在充满贪、瞋、恶意或敌意的心理时,会有慈悲心。内观可以去除这些不净的心理而使心清净,使慈悲及无我的服务心生起,并加强。因此,内观有助于那些想早日解脱成阿罗汉的人,以及那些想以慈悲心服务大众,走在菩萨道上想究竟成佛的人。
 
问:经由观察我们身上的感受,我们如何能去除烦恼并改变我们的习性﹖直接观察我们的心,不使恶念生起不是较容易吗﹖
 
答:将恶念改成善念以净化心,当然是一种好的练习。在佛陀之前及以后,许多其它的老师都这么教。但这并不是佛法的深处。观察心是不容易的,观察感受则是容易的,感受不外是任一剎那心理状态的呈现。如果你忽略觉知身上的感受,而毫不予以重视,那么,你就忽略了「缘起」的重要教导。事实的真相是:在较深的层面,由身上的感受产生了贪心与瞋心(受缘爱),这是佛陀的体验。他发现到心中生起任何想法时,身上就开始有感受的流动。《增支部》说:「心中生起的法,伴随着感受。」他的教导是要人们觉知感受而不贪着,要保持平等心、不执着于它,如此,就能从产生束缚及痛苦的旧习性中脱离出来。
 
将恶念改变成善念的练习,只能净化意识层面,而随眠烦恼(心深层的染污不净)以及心的习性仍未触及。因此,佛陀对身上的感受这么重视(因为它与潜意识中的随眠烦恼相关连)。
 
问:当我回家后继续练习,这项手术即使在家?也能继续吗? 
 
葛印卡老师:是的,当然。但是要进行更深层的手术,你就得来参加课程,或是自修课程,连续的长时间静坐,能带你进入较深层次。不过即使只是每天早晚练习,也能清除那段时间所累积的不净。 
 
问:如果有时没有太多时间禅坐,是否仍必须坐满一小时?例如,如果没有两小时,那是否一次坐一小时或分为两次各三十分钟好? 
 
葛印卡老师:日常生活中,每天很紧张,有很多问题与心理风暴。而如果你只坐十五分钟、二十分钟或半小时,在那段时间你必须去应付这些问题与风暴。 
 
只有在那段时间之后,才能真正开始禅修,十五分钟之内,你还在风暴中挣扎,如果就停止了禅坐,将得不到那么多好处,所以一小时是很重要的。不过如果当天你没有时间,坐总比不坐好!利用你所有的时间。身为在家人,你有很多责任,但如果你想保持你在这?已经奠定的基础,并更深入的话,你必须每天早晚至少静坐一小时。 
 
 
 
 
问:我能感觉我正在处理过去所造的业,但我发现我最大的痛苦却是有些事我该做却未做。懊悔由于思虑欠周,而没有去做我本来可以做的好事,可以给予的协助。 
 
葛印卡老师:这种追悔毫无益处。当然你该了解:「我不该这么做,我该那么做,将来我会那么做。」这样就好了。无论你过去做了什么错事,你不再犯。无论你过去有什么好事没有做,你今后会去做,这样就够了。如果你心中一再追悔,怀有罪恶感,那么你是在加深自己的痛苦,这只会使你更痛苦。而你现在种下的每一颗种子,都是痛苦的种子;未来就只会带来痛苦。所以要出离这种习性。 
 
问:就让它去? 
 
葛印卡老师:是的,就让它去。过去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过去了。你永远无法修正过去,但是你可以成为现在的主人。所以现在,我要利用所有机会做利人利己的事情,过去我做了或没做的任何事情,都已经过去了。 
 
问:如果父母都过世了,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有益的事吗? 
 
葛印卡老师:是的,你能为他们做些有益的事。禅坐完毕,你能将功德与他们分享:「愿所有功德与你们分享,愿你们快乐安详。」如此做慈心观,无论他们在那?,都能感受到这振动的力量,并非这些振动会造成什么奇迹,而是他们会受到「法」的吸引,他们会步上法的道路。这是唯一的方法:分享你的功德。 
 
问:我们该避免自我并压制它,或任其自然? 
 
葛印卡老师:不要压制,你无法推开或压抑自我,那样反而会增长。如果你修行,它自然会消融,让它自然的改变,这个修行方法会有所助益,「法」会帮助你的。 
 
问:我想请教慈心观(metta),不只是对一切众生的慈心观,而是针对某个人? 
 
葛印卡老师:当然,除了对众生做慈心观外,也可以忆想某个你想慈心以待的人。这时是允许观想的,因为这不是内观。只要几分钟,你可以观想此人,忆念此人,并送出慈心,这没什么不对,就这么做。 
 
 
 
问:昨天及今天我都有静坐,并且觉得:「这太难了…」 
 
葛印卡老师:「法」很容易,「法」也很艰难,两者都可能。正确的练习,它就很容易,当练习不正确时,它就很艰难。因此不要让它变得很难。微笑地,使它容易,「我什么都不做」。
 
   什么都不做,是容易的什么也别做。让事情自然发生,就是这么容易。但是当你试着要做些什么时:「我必须做到,我必须停止瞋恨,我必须停止贪爱。」,这样你是在制造困难。让一切自然发生,你只是个静默的体证者,观察着事物的发生。这样就容易了,让它容易。 
 
 
 
问:假如我不能体验微细的感受,如何修慈心观(metta)?
 
葛印卡老师:当然如果你伴随着微细的感受来修慈心观,是很强、很有效益的,因为你是在心的最深层面用功。如果你正体验粗重的感受,那表示你只在心的表层用功,而慈心观就不是那么有效益,不过没有关系,这情况下只要在智识、意识层面持续想着「愿一切众生快乐,愿一切众生快乐」。继续用功,当你达到体验微细波动的阶段,你会在较深的层面用功,而慈心观将会更有效益。
 
问:在阿含经中,佛陀曾提及深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的微细烦恼吗﹖他有提到如何去除它们吗﹖
 
答:在阿含经或南传尼柯耶中,将深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的微细烦恼称作「随眠烦恼」(或翻译作「使」。在下列的经中,佛陀的开示明白地指出藉由观察各种感受将这些随眠烦恼去除:《相应部》中的Pahana经,Datthabba经,Salla经,Dutiya Gelanna经,Akasa经以及Agara经。
 
 
问:您的十日内观课程与四念住课程有何不同之处﹖为何您对「大念住经」甚为重视﹖
 
答:这二种课程中的实修方法相同,但是开示不同。十日课程的开示只是对学员介绍佛法的核心纲要,特别是对非佛教徒而讲。四念住课程的开示则依据佛陀的法语仔细澄清内观修行方法。事实上,内观与四念住是相同的。我们重视「大念住经」是因为它明晰地解释内观修法,因此,当学员们倾听佛陀的实际法语时,会得到很大的鼓舞。
 
问:您认为菩萨要修练内观吗﹖
 
答:菩萨当然要修练内观。内观可以净化心灵的最深处,有助于菩萨增长慈悲的品德。经由内观这些品德变得更强而有力。菩萨要过着清净的生活来服务他人;如果心不清净,如何能以正法服务他人﹖这些誓愿成佛的人跟未发愿的人都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净化心灵。当进入涅盘阶段的一刻,这些立誓的人不会走向阿罗汉果位,他将继续累积所需的波罗蜜(福慧资粮)以达成佛果。
 
总而言之,菩萨要过着清静的生活,以慈悲来帮助别人。内观法门帮助他这么做。佛陀在「大念住经」中明确地说:只有一条道路可以净化心灵,克服忧悲苦恼,那就是修练四念住,也就是修练内观。因此,菩萨绝对需要修练内观。
 
问:依您的经验,修练内观后,对于佛经中的意义会愈来愈明白。您可否举些例子﹖
 
答:显著的例子例如缘起的意义,特别是在缘起的一环中,由「受」产生「爱」;四圣谛的十二行相以及「大念住经」。
 
 
 
问:十天禅修完毕离开禅堂后,自己修炼是否安全?
 
答:当然安全。你要自己来修,因为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学会了技巧,而后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早晚各修炼一小时,而后过着健康的生活。你参加十日课程来学得技巧,而后,你必须在家修炼。如同你到医院去回复健康,而不是住在医院。出院以健康的身体去过好生活,世界仍是一样,但是你现在知道如何去面对世界。不要试想改变世界,要改变自己。如果你改变自己,世界就会为你改变。以十天课程,学会如何改变自己,如果你能改变你自己,这世界对你已是安全了。
 
问:一般都认为自己禅修非常危险,是不是一直要有老师指导?
 
答:不!在我所教的内观法门,只要你适当地学习,就没有危险,你要知道你所修的是什么:你只是观察你的呼吸、你的感受,了解这些都是「无常」并且保持平等心,不要盲目反应,如此而已,不会有错。佛陀有百万的在家学生,他们并不是一直与佛陀住在一起。他们学会技巧后,仍住在他们的家里,正当地生活着。当然,你有任何技术上的疑问时,就要找老师澄清。
 
问:您已提及十天课程,有无其它的课程?
 
答:十日课程完成后,另外有二十天、三十天、四十五天的课程,但他必须先在第一步骤熟练。
 
问:在长课程中,教导何种技巧?
 
答:同样的技巧!只是他的内心更为深入,更深一层的实相会呈现出来,此时老师会指导他,依照学生的不同体验给予不同的指导。 --葛印卡老师

相关热词搜索:往外 观察 宇宙

上一篇:葛印卡夫人专访
下一篇:内观介绍-葛印卡主讲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