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禅修营第一天
2013-01-02 13:07:11   来源:   评论:0 点击:

葛荣居士禅修讲录 1998年10月15日晚上   大屿山地塘仔华严阁   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禅修营第一天 导师:我感到很高兴,禅修营才第一天,但这里的气氛已经令我很感动,我感到十分鼓舞。当我们一起...
葛荣居士禅修讲录
1998年10月15日晚上   大屿山地塘仔华严阁   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禅修营第一天
导师:我感到很高兴,禅修营才第一天,但这里的气氛已经令我很感动,我感到十分鼓舞。当我们一起坐禅的时候,佛殿里有一种美妙的宁静气氛。还有,我看到大家在离开佛殿的时候仍然保持着正念。通常在我们进食的时候会有较多的说话,但今天大家都只是为了实际需要的事情才说了几句话。作为第一天,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对此感到很高兴。看见大家这样努力,我打算提供多些如何持续保持正念的方法给大家。
 
  第一个建议是─—你们之中有些同修已经在做的─—把动作放慢下来。大家都知道,当我们坐在一辆开得很快的汽车时,是不可能看清楚四周的东西的。如果你想很敏锐、很清晰地看清楚周围的事物,那么车子须要驶得很慢。所以,唯有我们放慢下来,我们才能时时刻刻都很敏锐、很清晰地看到我们身心的状况;同样地,我们也能很敏锐、很清晰地看到外边的事物。与此相关的是,当放慢下来和正念越来越持续时,我们便能够观察到在行事之前的动机。我们做事情总是太急太快,所以我们难于把捉在行事之前的动机。随着越来越多的动机观察,你会发觉到会有越来越多的正念。所以,观察动机跟修习正念是有关连的。把捉动机有多方面的益处,尤其是对于处理日常生活的事务,它令我们不会仓卒行事。当我们说话之前,如果能够把捉着自己,无论说什么,相信也不会伤害别人,也不会说些没有益处、不善的语言说话。同样地,在行动之前,如果我们能稍停下来,尝试看看我们的动机及看看为什么我们会做这一件事情的话,我们的行为自然会有所改变。
 
  有一次佛陀问小罗罗:“镜子的作用是什么呢?”小罗罗说:“镜子的作用是反照我们自己。”佛陀接着说:“同样地,我们应在说话和行事之前反照一下自己。”然而修习这种反照必须要有正念,在行动之前稍为想一想。
 
  观察动机另一方面的益处,是它能使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的真正意图。因此它使我们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它也使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正面和负面。既观察自己的正面也观察自己的负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念另一个重要的地方是体验当下。虽然我们的身体在这里,但心可能在别处。即使大家在听着我的说话,你的身体在这里,但心可能已经回到香港市区去。所以,唯有正念的帮助,我们的身心才能活在当下,我们才能完全体验当下的每一刻。
 
  当自己的心不在当下的时候,有正念地觉知到心不在当下也是重要的。我们只需知道:“现在我不是活在当下,而是想着已经过去了的事情或将来的事情。”通常这些思想是没有意识和不自觉地进行的,而当这些思想在没有意识和不自觉地进行时,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是如何给自己制造苦恼,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思想怎样给我们的内心制造情绪。所以通过这种修习,我们能够培育出─—我不喜欢用“控制”这个字眼─—调御我们内心的能力。通常我们是被思想所控制的,修习这方法,我们将培育出调御内心的能力。
 
  正念另一个重要的地方,是我们能够运用正念去探索、去观察、去学习、去明白我们正在经历的任何事情。所以,当你在经历身体上的痛楚时,你可运用正念去探索痛楚的实相。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遇到痛楚的时候,我们只会想着去避开它,因为它是令人不快的。痛楚是人生之中无可避免的,如果我们逃避它,我们便不能从痛楚中学习。所以,运用正念、利用这观察的能力,我们能靠自己的力量对自己的身心有多方面的发现。
 
  正如我在之前的讲座中说过的,如果你能在这个禅修营中探索、观察和学习的话,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能够继续这样做。因此,我们能向任何东西学习,我们能向任何人学习,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我们应以开放、谦虚的态度,尝试去学习、去探索,那么禅修便会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正如我说过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是学习的对象,任何事物都可以是你的导师。
 
  正念另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是它自然会带来合符道德和戒行的生活方式,这对修行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当你在这里的时候如果有正念的话,你的行为举止会有什么改变呢?即使一些小事情,例如开门和关门,我们学习慢慢地做,有觉知地做,尽量做到不会打扰周围的人。你可看到当有正念时,自己的行为会怎样带来改变。我们做饭或摆放碗筷的时候,同样会尝试不打扰其他的人。这是禅修之中非常重要的地方:学习对身边的人怀有一分关心,一分体贴。现在人们变得越来越不关心他人,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理会对别人的影响。
 
  正念另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是帮助我们开展自信。因为以正念,以自己的努力,我们能够解决很多自己的问题,于是我们变得对自己有信心及信赖自己。之后我们会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不去埋怨别人和四周的环境。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抉择承担全部责任,这是佛陀很强调的。我在康提( Kandy)一所佛教学校读书,学校里有一句巴利文的座右铭,读起来很美妙:“ atta hi attanonatho”它的意思是“自助是最好的帮助”。
 
  正念是修行的关键,所以佛陀称正念是“唯一的道路”。
 
  现在我想谈谈有关精进方面的问题。我们要避免两个极端:过度努力或完全不作努力。经中有些很美丽的比喻来说明这一点,其中之一是,在佛世时有一位比丘很努力修习行禅,甚至连脚底也行出血来。佛陀和他谈话的时候知道他从前是一位琴师,于是佛陀问他:“琴弦如果调得太松或太紧的话,音质会怎样呢?” 那位比丘回答:“琴弦不应调得太松,也不应调得太紧。”这便是称为“中道”的精进。
 
  另一个比喻是,佛陀说当你想捉住一只小鸟的时候,如果捉得太紧的话,你可能会弄死它;但如果捉得太松的话,它可能会逃脱。所以这种中道的精进可以称为不刻意的精进。
 
  当我们过分精进时会怎么样呢?自然会有紧张,你可能会头痛,可能会觉得疲倦,可能会觉得烦躁及失望。在一个强烈的期望推动下,你会过分精进,而以这态度来修习的话,你永远不能达到你的期望。你还会因此而感到很糟糕,给自己减号,开始憎恨自己等等。但如果你完全不作努力又会怎么样呢?你可能会觉得想睡觉、昏沈,你也许会像在梦中那般的状态。
 
  在这方面同样是需要经过学习,经过探查,经过观察,你才能知道你是否有足够的精进,是否精进过度还是完全没有精进。有些时候我们是需要多加一些精进力的,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放松下来。一个能帮助我们的方法──正如我所强调的──就是经常保持一个禅修的心。若能这样的话,即使你在佛殿外,不是在坐禅时,你都会很自然,在一个不刻意的精进之中。
 
  有一点很有趣。多年来,我发现文化差异对努力和放松这两者会有不同的影响。通常来说,当我遇到西方人的时候,会发觉他们过分精进,所以我跟他们说放松下来及轻松一点;但是斯里兰卡人正好相反,他们过分放松,所以对某些斯里兰卡人来说,我需要去策励他们。我很好奇想知道你们是属于哪类别的人。
 
S.K. :大多数人过分精进,有些人不够精进。
 
导师:大多数人过分精进。也许是因为这里的文化是鼓励人们一定要得到成就吧。当你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一般来说,你必须努力。你尝试做到事事完美,然而危险的地方是它会带来紧张。我认为尽量做到事事完美是没有问题的,那是一种好的质素。但若因这种质素而带来紧张及自我憎恨就没有益处了。对于那些不够精进的人来说,他们必须知道自己精进不足及需要作出中道的精进。
 
  现在我想谈谈这里的时间表及略提一下一些修习的要点。禅修应在早上四时三十分当我们听到起床钟的时候开始,因为当你听到钟声时,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你去观察自己的内心。之后,你可能还会遇到一些苦恼的事情,同样地,看看自己能否观察所发生的事情。这将会是坐禅之前很好的准备功夫。
 
  跟着下来我想谈谈有关进食的问题,怎样使进食成为禅修的一种。正如大家都知道的,进食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尝试活在吃的当下。进食是我们生活之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是机械式地进食,有时候我们甚至连自己正在吃些什么也不知道。
 
  在进食前,我建议花一些时间对为我们准备饭菜的人感恩。在上座部佛教国家里,这种感恩是很强调的。正如我在讲座之中提过,你会因此而开展这重要的感恩质素。
 
  在我们进食的时候,很多时会有思想生起。这时如果你有正念的话,你就像坐禅的时候那样,觉知所生起的思想,让思想离去及返回进食那里。
 
  有一点我们应特别下功夫的,就是咀嚼我们的食物。如果我们能觉醒地咀嚼食物的话,它甚至有助于我们的消化。还有,我们会发觉不需要吃太多的食物。因为当我们觉醒地进食时,即使很少的食物也能饱肚。
 
  另一点要强调的,是品尝食物的味道。在整个进食过程中,哪个时候我们才真正尝到食物的味道呢?我希望大家去体会及探索一下,在哪个时候我们才是真正尝到食物的味道。
 
  另一点是吞咽食物。请觉醒地吞下食物。
 
  另一点是在进食时,我们对食物的反应。我们会喜欢某些食物,不喜欢某些食物,也对某些食物既不算喜欢也没有不喜欢。这些习惯上的反应是一种强烈的习气。所以,即使我们不去改变这些习惯,至少我们也要觉知自己对食物的反应,这已经是很有用的。
 
  另一点关于食物的,是食物的分量。佛陀再次建议修行者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吃得太多,另一个极端是吃得太少。所以在食量方面,同样地跟从中道。在进食的时候,我们怎样找出一个适当的分量呢?大家有建议吗?
 
G.C.:进食时,我们去感觉胃部的感觉,肚子饱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
 
导师:是的。换句话说,当进食时,我们须要聆听自己的身体。如果我们能聆听自己身体的感觉──正如你刚才所说──你便能够找出自己适中的食量。培育对身体的觉知是十分有帮助的。
 
  另一个很有意思的修习,是去观察我们怎样抉择食物──喝水或阿华田,还是两样都喝?吃一碗还是两碗饭?如果你知道自己是怎样作出这些抉择,那是很有趣的。同样地,如果你能觉察这些动机的话,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这显示出,即使是进食一件这么简单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有正念地做,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不过所有这些学习,所有这些探索,都需要内心宁静地来进行。
 
  正如我提过,当进食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修习慈心,顾及到其他与你一起进食的人。当有需要时,尽量去帮助需要帮忙的人。慈心是一种很重要的质素,而我们能在宁静之中,甚至在进食之中来培育慈心的质素。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能从细小的行为中来修习慈心──不一定要大的事情。即使是这些细小的事情,我们也能从中开发自己的心灵质素。事实上,当我在进食的时候,很多人对我的关怀使我很感动,大家对我呵护备至,我感到被当作小孩子一样。有时我是乐于被当作小孩子的,然而大家也应该学习在小事情上同样关怀其他的人。
 
  关于工作禅方面,我在之前的讲座提过,我们可视工作禅是慈心的行动。我们能从工作禅中培育出很多质素:付出,慷慨,跟人合作时的耐性等等。如果你能视工作和禅修不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的话,你便很容易将禅修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我想谈谈有关个别户外禅修这个环节。我们是很少有机会独处的,所以,有时候找些时间给自己一个人独处是很有用的。在独处时看看我们怎样跟自己相处,有些人似乎不喜欢跟自己相处,短短几分钟也受不住。这显示出他们发现不到自己是个有趣的人,只是一个乏味的人。若是这样的话,和自己有一个联系是十分重要的,看看你能否像对待一位好朋友般对待自己。
 
  我们很依赖外物带给我们喜乐,我称这些外物为玩具。虽然我们已经长大,但仍有我们的玩具,当没有这些玩具时,我们便会完全迷失。也许在我们整个生命中都像小孩子一样。小孩子的心常想着下一件玩具好玩,而觉得手头上的玩具不好玩,因此要经常转换新的玩具。我们毕生都在转换新玩具。所以我认为禅修是学习将自己成为自己的一件玩具,这样你会觉得和自己相处是很有趣味的,觉得自己是很好玩的。我们可以欣赏一幕一幕在心里上演的戏剧,不需观看外在的电视机,我们可以观看心里的电视来逗乐自己,它还有很多频道呢!这是有关个别户外禅修的其中一点。
 
  另一点是学习利用大自然来唤醒我们的感官。大部分的时间我们只用一种感官,这就是思想(意根)。根据佛教的心理学,思想是第六个感官,我们还有其他的感官,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它们。所以,我们可以透过看东西来唤醒视觉感官──看看花朵,看看一些细小的东西,看看天空,看看白云。事实上,我们能以这方法来培育定。我认识一些禅修者,他们发现这方法比起出入息念较容易令内心安住下来。他们能够透过看东西来体验当下,完全觉知到所看到的东西。当我们看到美丽的东西时,内心是怎么样的呢?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当看到美丽的山,美丽的花,美丽的鸟时,内心会怎么样?
 
N.A.:我们会有喜悦。
 
导师:正是这样。事实上,佛教经文有多处关于看到美丽事物的记载。有一次,佛陀和他的大弟子阿难一起步行到某一处地方时,佛陀说:“看看后面我们经过的地方,风景多美丽啊!”在巴利文佛典中,有一部经是专门描述一些比丘和比丘尼是怎样开悟的。他们当中有些人描述大自然的美,读来实在令人感到鼓舞。由于他们多数都是在森林里生活,所以他们能够看到大自然;而我们居住在城市,居住在大都市,所以看不到大自然。我们对大自然的美失去了敏锐的触觉,我们失去了观赏大自然的好机会。
 
  另一个建议可在个别户外禅修时去做的,便是自己一人独自禅修。当我们在这里一起坐禅的时候,你没有足够的自由和空间独自去体验,独自去探索。所以,当你独自禅修的时候,你便可以自由去探索、去观察、去学习。在这段时间里,我也鼓励大家去反思一些课题。
 
  每天我们有两节个别户外禅修的时间,在这些时段我会个别会见禅修者。每一节我能会见三个人,所以我每一天能个别会见六位禅修者。我希望和你们每一位会面。我不想用“会见”这个词语,大家来是和我一起倾谈,一起探讨。如果你想和我倾谈,可在黑板上写下你的名字;而如果你需要传译的话,请写下这个需要。
 
  以上是有关时间表的问题,以下我告诉大家在往后数天里我们的修习。我的安排是这样的:每一天我们都选一个禅修的要点来作重点修习,这不是说你可在第二天便忘记它,而是运用一整天将这个禅修要点作为重点来修习。明天,让我们以正念作为修习的主题,无论在这里或在外边,让我们为培育正念而作出努力。
 
  也许在下一天,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正念放在一个对象之上:当我们在坐禅时,那对象可以是呼吸;当我们在进食时,对象是所吃的东西;当我们步行和站立时,对象便是步行和站立;当我们在大自然时,运用正念很专心,很敏锐地观看或聆听。
 
  跟着的另一天,也许我们可以用一整天来修习慈心禅。那天我们会尝试去治疗自己的心灵创伤:学习原谅自己,原谅别人。我们将会尝试逐步开放内心来面对自己,及逐步开放内心来面对别人。
 
  然后也许在另一天,我们会尝试和愉快及不愉快的情绪相处,尤其是运用一些方法去对治不愉快的情绪。
 
  也许我们可利用其中一天来处理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相处。无论在日常生活中或在禅修营中,这都是很重要的。
 
  剩下的日子,我们会切实地去体验两种十分重要的“观慧”──无常及无我。我们也能明白到各种不同的修习要点是怎样互相关连的。
 
  对于刚才提到的事情有没有任何问题呢?
 
E.L.:我们在对治思想的时候,是不是要令自己没有思想呢?
 
导师:不是。主要是和思想相处。但我想强调,当我们和思想相处时,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思想和思想之间会有间隙和空间,这是一种有趣的修习。虽然如此,这并不表示无常、无我等观慧不能在有思想的时候生起。关于这部分我们会用一两天的时间来作重点修习。然而,我们每一天都应开放自己的心灵给思想。
 
 
念诵
 
  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我们可以做一些念诵。S.H.的念诵很动听,尤其是念诵《法句经》第一首偈的时候。也许明天我们可以把这首偈翻译过来,它强调心的重要性,是一首很有意思的偈。这段念诵比较长,今天我们尝试只是聆听S.H.独诵,透过聆听来体验当下是很舒畅,很美妙的。慢慢地,大家学会了,那便可以一起念,那将会是很美妙的。
 
  在开始念诵之前,让我们在心里制造一些空间给各种声音。……
 
  我们能够听到一些滴水的声音。……
 
  狗吠的声音。……
 
  昆虫在念诵的声音。……
 
  在声音的帮助下来体验当下。……
 
  风的声音。……
 
  在这短短的数分钟,能否少些思想出现或没有思想地去聆听各种声音呢?
 
慈心禅
 
[坐禅中的导引]
 
  让我们视自己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尝试真正去感受一下,感受身体的每个部分,感受你整个人。……
 
  身为自己最好的朋友,你能否信赖自己和对自己有信心呢?……
 
  学习开放内心来对待自己。……
 
  现在让我们把这善意的感觉扩散开去,扩散至佛殿中每个人的身上。……视佛殿每一个人为善知识,崇高的朋友。……
 
  能够和一班善知识在这里一起宁静地坐禅,我们能否对这一刻生起感恩之心呢?……
 
[响磬]
 
  愿你们睡得安宁及安宁地醒来。
 
  如果有人想在这里或外面继续禅修的话,很欢迎你们这样做。让我们充分利用在这里的时间吧。多谢各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1998年 禅修营第二天
下一篇:1998年 一日禅(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