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 一日禅( 下)
2013-01-02 13:06:34   来源:   评论:0 点击:

‘95葛荣居士禅修讲座录(四) 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日期: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地点:佛教黄凤翎中学 第三讲:一日禅 ( 下) 瑜伽坐禅[坐禅的导引]   你可以张开眼睛或者合上眼睛,两者都可以。这节...
‘95葛荣居士禅修讲座录(四) 
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日期: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地点:佛教黄凤翎中学
第三讲:一日禅 ( 下)
瑜伽
 
坐禅
[坐禅的导引]
   你可以张开眼睛或者合上眼睛,两者都可以。这节禅坐,你可以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来坐。姿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放松。……
  请容许你的心做它喜欢的事情。如果思想生起,让它生起──想过去的事情或想未来的事情。……
  你能够只是观照思想吗?你能够对思想保持正念吗?……
  无论是一个好的思想,是一个不好的思想,是一个快乐的思想,是一个美妙的思想,都只是保持观照,不作判断。看看你能够做到甚么程度。……
 
开示
 
  今天我们修习过不同的方法,我们会重温这些方法。其中一点就是培育正念,从只是觉知身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开始来培育正念。大家都知道,正念是禅修中一个很重要的面向。接着我们修习坐禅、站禅、行禅,我说过我们也可以修习卧禅,所以我们可以用行、住、坐、卧四种姿势来禅修。请记着坐禅并不是唯一的姿势。无论是坐着、走动、站立还是躺卧,身体的姿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内心发生的事情,有没有觉知,有没有正念,这便是日常生活的禅修。日常的生活我们不是行便是坐,不是坐便是站,不是站便是卧,这表示我们日常生活所做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行住坐卧。所以禅修的理念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保持觉知,保持正念。
 
  接着我们尝试修习的是,对一个所缘境保持觉知,那个所缘境是──我们的朋友──呼吸。我说过我们主要的所缘境是呼吸,次要的所缘境是身心内外生起的任何事情。如果你以这样的方式修习,你无需制止任何生起的事情,你无需制止思想,你无需制止声音,你无需制止感觉。我们一般都认为修习出入息念的时候,应该只有呼吸,不应该生起其他的事情,这样的想法可以带来很多苦恼。因为当我们专注呼吸的时候,如果思想生起,我们会认为修习错误;如果听见声音,我们会认为修习不正确;如果觉知到身体的感受,你会想我应该觉知呼吸,不是觉知身体的感受。正如我昨天所说的,修习出入息念的目的是培育正念。所以当你与主要的所缘境──呼吸──在一起的时候,你知道你与主要的所缘境在一起;当你与次要的所缘境在一起的时候,你知道你与次要的所缘境在一起。如果你学习以这种方式生活,你怎会感到苦恼呢?所以,当你以这种方式禅修的时候,你会立刻体验到内心某程度的自在。
 
  有些人禅修是为了获得将来的某些成果。但是,如果你以上述的方式修习,你现在便能看见成果。另一样我们尝试修习的是瑜伽。瑜伽导师教授瑜伽的方式,我看了很高兴。我肯定你会体验到瑜伽与禅修的关系。透过瑜伽觉知身体,学习友善地对待身体,学习觉知身体所发生的事情,令身体变得灵活轻松。因此,你的身心在那个时刻感到舒适和放松。我看见大家在瑜伽之后的禅坐显得轻松自然,不费力。
 
  我们亦尝试学习食禅,学习尽量觉知地进食,学习尽量以禅修的心来进食,同时亦体会止语进食的重要。因为止语地进食,所以你能够使进食的过程成为禅修的所缘境。进食是人类相当重要的功能,可是我们却吃得像机器一样。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体会觉知地进食是怎样的,我希望你们能够从觉知地进食当中发现到这一点。我希望这样能够使你们明白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是禅修。很可惜的是,我们认为坐禅的时候我们在禅修,下座的时候禅修便完结。坐垫上的人与坐垫以外的人变成两个不同的人,那么哪一个人与生活扯得上关系呢?所以如果你真的有兴趣禅修,你不适宜这样修习。禅修必须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在斯里兰卡的禅修中心,来禅修的人就像你们一样,大都是在家人。他们都有家庭,有各种人际关系,所以禅修中心的作用是让禅修能够融入日常的生活。我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们确实能够把禅修融入日常的生活。无论他们是在坐禅、煮食、乘坐公共汽车或者工作,都没有甚么分别,他们都能够保持觉知。这便是正念的重要之处;这就是觉知的重要之处;这就是探索、学习以及让自己去发现的重要之处。
 
  我亦很高兴能够与禅修者个别或小组会面。让我感到有趣的是,所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禅修者所遇到的疑难都一样,都是一些老旧的问题。例如:当我专注呼吸的时候,有这么样的思想,我可以怎么做?当我坐禅的时候,身体有一些不寻常的感觉,是否有问题?那是正常的吗?至于现实生活所遇到的问题都是人际关系和工作上的困难。我们都是人,所遇到的困难都是一样的。正如我早上说过的,禅修的时候,学习以开放的心来面对不愉快的经验,这是很重要的。人们会想禅修的时候,应该会获得愉快的经验、平静的经验,这样才算正常。请记着──正如我今天经常强调的──禅修当中很重要的是,以开放的心来面对不愉快的经验,把那些不愉快的经验作为禅修的对象。所以当你在这里禅修的时候,如果你能够学习如何对待这些不愉快的经验以及预计以外的经验,那么在日常生活之中,当你遇上这些经验的时候,你会记得今天你所做过的,你会知道应该怎样做。
 
  下午的瑜伽之后,我们修习无所缘境的禅修方法。你会看到有两类禅修:一类是有所缘境的禅修,例如:以呼吸为所缘境;一类是无所缘境的禅修。我想谈一谈有所缘境的禅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反思:当我们专注于一个所缘境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有思想,思想倒会生起;我们让思想生起,思想却不生起。为甚么呢?当我们不想不愉快的情绪生起的时候,它们却会生起;当我们让不愉快的情绪生起的时候──很多时候──它们并不生起。有时候在大概十日的禅修营的最后一日,我会说:「让我们来一个怪物派对!」大家都知道这些不愉快的情绪叫做怪物。所以我说:「最后一天,我们与这些怪物来一个欢乐派对!」这一天,我叫他们邀请所有他们不喜欢的怪物到来。大多数禅修者告诉我他们邀请那些怪物到来,它们却没有来;但是如果害怕它们的到来,不喜欢它们,它们却变得鲜明,膨胀起来。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个故事记载在古老的佛教典籍里,是一个关于一只恶魔的故事。这只恶魔依靠人类而活,以人类的忿怒作为食物。你可以想象,因为人类的忿怒,这只恶魔时常有很多食物。渐渐地这只恶魔对同样的食物感到厌闷了,他要到天界去看看能否找到其他食物,看看天神会不会生气。他到达天界的时候,守护天界的保安员看见他,不喜欢他到天界来,生气了。于是这只恶魔便第一次在天界里尝到他的食物。接着他继续走,他看见天界主神的宝座空着,于是他便走上前坐上去。他坐下去的时候,他的身体还是很细小,但是当天界的神众知道有一只恶魔坐在主神的宝座上,祂们都忿怒了。于是这只原初很细小的恶魔突然长大起来,越长越大……越长越大。主神知道一定是发生了甚么事情,于是便走出来看个究竟。当祂看见这只恶魔的时候,祂很友善、柔和地跟他谈话,这个时候,胀大了的恶魔渐渐缩小……越变越小。以上这个故事对禅修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给予能量这些微小的怪物──不愉快的情绪──令他们变得强大,当我们不希望它们出现的时候,它们却等着出现。这就是我强调要对它们友善的原因。
 
  我最后讲述的一种方法是:让任何事物生起,不推开它,不控制它。但是要这样做,你必须要有一颗强健的心。所以,当我们禅修的时候,例如以一个所缘境来修习,我们培育强健的心,平静、稳定的心。当我们的心变得强健、平静、稳定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任何事物生起,让所有的事物生起。所以禅修不只是会经历愉快的经验,也能够让任何不愉快的经验生起。当它们生起的时候,我们只是观照,如实地了知,就像是一面镜子。佛教里对于「观」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教法:学习去看事物的实相,不是去想它们应该怎样。日常生活之中,苦恼是这样生起的:我们有一个事物应该怎样的见解,如果事物发生的情况与我们的预期不同,苦恼便会生起,我们也因此而忿怒起来。所以透过禅修,你改变你内在的心,以开放的心来面对人生中任何发生的事情,没有甚么应该发生,甚么不应该发生的成见。用这个方法修习的时候,我们没有甚么应该发生,甚么不应该发生的预设,所有发生的事情,无论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只是如实地观照。这样做,你可以立刻体验内心的自在。你的内心一旦有了这个转变,你也用相同的方式来面对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透过禅修我们了解到,我们预期事物应该如我们的意愿发生。所以如果你有一个跃进,一个内在的转变,外在发生的任何事情能够困恼你吗?我说的话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然而正如早上我说过的,你必须持续地修习,当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成为你禅修的所缘境,那个时候,你的转变是极大的。
 
  我就说到这里,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提出来。
 
  怎样找出药物来治疗自己制造出来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请发问实修上的问题,不是理论的问题。大家亦不必认同我所说的,你们有自由不同意我所说的,有自由质疑我所说的。这正是佛教一个很美好的特点,没有权威。我们都是心灵道路上的朋友,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寻找处理苦恼的方法。所以,请提出你的问题,如果你不懂,便说你不懂,无需感到害羞。
 
问答
 
听众:我们可以怎样在日常生活之中禅修呢?
 
导师:我会简略地说一说作为在家人,我们可以怎样在日常的生活禅修。早上起床之后──如果你能够早一点起床──用一些时间做瑜伽,然后开始禅修是很好的。所以,请尝试记着你在这里所学过的瑜伽式子。早晨的瑜伽能够帮助你唤醒身心。接着或者你可以喝些水,喝点水是很好的,然后坐禅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半小时……。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早上的坐禅成为每日的习惯。做完瑜伽之后,花一些时间坐着,与身体同在,觉知身体,觉知身体的感觉,学习友善地与身体同在,学习聆听身体。接着或者你可以修习出入息念,正如我刚刚说过的,坐多久并不重要,最后你可以修习慈心禅来完结早上的禅坐。这样来开始新的一天,是一种美妙的方式。修习慈心禅的时候,学习友善、仁慈地对待自己,开放心灵给自己,接着把这种友善、柔和的感觉扩散给你的家人、朋友等等。请记着,不要以为禅修就此完结。一日当中无论你做甚么事情,饮食、梳头、刷牙、乘车……,尝试学习觉知心里发生的事情,对心里发生的事情保持正念,觉知你有甚么念头,觉知你有甚么情绪。学习平静地观察自己的心,我有没有忿怒?我有没有忧虑?我有没有恐惧?这些情绪存在吗?即使是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也只是平静地观察,这就是日常生活的禅修。
 
  傍晚下班回到家里的时候,找一个时间回顾当天所发生的事情,看看你怎样度过这一天。即使你很累,你也可以放松随意地坐下来,想一想:我今天发生了甚么事?甚么时候我生气?甚么时候我没有生气?我生气多少次?甚么时候我感到紧张?甚么时候我感到有压力?我们以友善柔和的方式来回顾自己怎样度过这一天。如果当日别人伤害了你,或者你对别人甚至对自己感到失望,你能够在这一天完结之前,原谅自己放下它吗?
 
  所以请了解禅修并不是只是修习坐禅的方法,还有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你对别人所做的事情,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看看你怎样在日常的生活给自己和别人制造苦恼。如果你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很清晰、很客观地观察这些事情,那么转变会自然地发生的。以上便是日常生活的禅修,或者在最后一天,在这个题目上我再多说一点。
 
  有其他问题吗?
 
听众:禅修的时候可以观想佛像吗?
 
导师:关于观想佛像的问题,事实上有一种忆念佛陀的禅修方法。在斯里兰卡,普遍的禅修方式是忆念佛陀的特质:忆念佛陀的行仪;忆念佛陀的慈悲;忆念佛陀的智慧;以及忆念佛陀的祥和──佛陀安祥的面容。这是一种很好的修习。练习的时候,如果你能够想起佛陀美好的形象,如果你能够看着佛陀美好的形象,对于佛教徒来说是有帮助的。
 
听众:禅修的时候,我感觉到身体在膨胀,可以怎样做?
 
导师:禅修的时候,当你对身心的觉知越来越清晰的时候,你可能会体验到身体里很多不同的变化。有些禅修者感到身体变大;有些禅修者感到身体变小;有些感到身体在移动;有些感到身体变形,例如大手臂、小手臂等。无论怎样,重要的是经历这些经验的时候,请不要这样想:我不喜欢它;发生了甚么事;我达到甚么境界……。这些都是禅修路上最初阶段时遇到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心,所以这些经验是因人而异的。无论发生甚么事情,只是觉知它正在发生,不要反应,不要惊恐,只是观照,它会慢慢地停下来的。如果我们害怕,如果我们想制止它,它便会像先前那只恶魔一样越变越大。这也是我最后提到的,如实地观察事物,无论发生甚么事情,如实地反照它们本来的面貌。
 
  还有其他问题吗?
 
听众:禅修怎样帮助我们培育观慧?我们应该修习「止」吗?如果需要的话,应该怎样修习?
 
导师:很好的问题,很清晰的问题。我是这样修习,是这样尝试教导禅修的。如果出家人来到我们的禅修中心禅修,我鼓励他们尽量培育深入的定。他们是出家人,日常过着寺庙式的生活,在禅修中心会逗留几个月,所以他们能够培育深入的定。但是,如果是在家人──就像你们一样──来到禅修中心,我尝试鼓励他们修止,直至心平静下来变得稳定强健,然后去处理、对治任何日常生活生起的情绪和念头。这是因为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不容易培育静和定。这些人来到禅修中心修习的时候,我鼓励他们去探索、侦察这些内心不愉快的状态。所以我多数教导今天最后讲述的方法:学习如实地观照事物,这便是「观」。日常的禅修,你可以做的是──正如我说过的──早上坐禅,你培育某程度的止,某程度的定,接着在一天里,你可以修习我最后讲述的「观」。要培育这种对治不愉快情绪的观慧,你的心必须稳定、强健。所以你必须自己去看:这些情绪生起的时候,我能够应对吗?我能够对治它们吗?我能够侦察它们吗?如果你知道你做得到,那便是足够的定。
 
  我想在傍晚的时候与这位禅修者见面,详细谈谈这个有意思的课题。
 
  还有其他问题吗?
 
听众:体验宁静和喜悦之后,禅修主要的目标是甚么?我们如何能够觉悟?
 
导师:很好的问题,我很高兴你有宁静和喜悦的经验。简略地说,一旦你经历这种喜悦,这种轻安,这种定,那是第一个阶段。接着的阶段是最重要的,也是导致觉悟的阶段。无论对于心,对于法,对于智慧来说,这都是最重要的法教:去体验空性,去体验无我。我们的苦与「我」、「我所」相连,所以「这个苦」是我的苦。如果你真的有兴趣离苦,获得觉悟,你必须切实迈向体验空性,无我、无我所,这是真正深入的禅修。我们有拥有者这个观感:这是我的杯;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衣服;这是我的忧虑;这是我的恐惧;这是我的喜悦。所有这些事物我们好像都有拥有权似的,你认为他们是属于你的。这是我的丈夫;这是我的妻子;我是斯里兰卡人……。如果你真的有兴趣修行,你必须放下这个拥有权的观感。死亡的时候,我们认为我们所拥有的事物是不是我们所能带走的呢?我们认为我们拥有一些东西,它们是我们的。但是死亡的时候,我们如何处置我们认为是属于我们的东西呢?
 
  无论如何,请明白:当身体的痛楚和内心的痛苦为我们带来苦恼的时候,生起友善的态度以及如实地进行观察是不容易的。我们早上谈论过当身体感到痛楚的时候,苦恼是因为我们的不喜欢、排斥和抗拒而造成的。我知道要对治以及脱离身体的痛楚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你真的很认真,唯一的方法是学习不要排斥,不要厌恶,友善和开放地面对它,真切地把它视为禅修的所缘境。那么即使身体的痛楚仍然存在,至少你的内心没有苦恼。同样地对治忧虑、恐惧、沮丧、悲伤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会感到很痛、很受罪。正如我刚刚说过的,我们越想推开它;越想排斥它;越想控制它;越想否认它,有时候我们反而增加它们的能量,于是它们对我们的影响会更加厉害。如果你亦认真地想要对治这些内心的痛苦,你可以怎样做呢?就像对待身体的痛楚一样,你必须视它们为禅修的所缘境,同时运用一些禅修的技巧,学习怎样去对治它们。接下来的讲座,其中的一讲,我会讲述怎样对治情绪,怎样对治身体的痛楚和内心的痛苦,届时我会讲述六、七种不同的方法,六、七种不同的技巧。我把这个课题作为一个独立的讲座,是因为身心的苦恼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对治身心的苦恼亦是人类最大的挑战。我希望发问以上问题的人届时能够出席。
 
听众: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呢?
 
导师:这是人际关系当中普遍的困难。无论是师生、夫妇、还是男女朋友,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你与某人相识几年之后,你会发现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与他表现的行为不同,于是你感到失望、受挫、情绪低落。那么,可以怎样做呢?很多时候,我们与某人来往之后,我们会认定:他是一个很好的人;他很诚实;他的样子很好看……。一段时间之后,你看到他有其他的特点,你对他的看法改变了。问题出在甚么地方呢?问题在于先前你给了他一个既定的形象,认定他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也是以这种方式对待自己的。尤其是禅修者,你会这样想:现在我在禅修,我在改善自己,所以我不该忿怒;我不该有执着;我不该有欲望。上天保佑!你竟然有这样的想法。接着你发现你会忿怒,你有欲望,你看见自己仍然贪婪,之后会发生甚么事情呢?你自己会想:我没有希望了,我没有任何进步。由此你看到预设的形象与苦恼的关连。所以我经常说治疗这些我们的创伤,这些全人类共通的创伤。我们给自己制造苦恼,因此修习慈心禅,学习原谅自己,学习原谅别人,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人,接受别人也像我们一样是不完美的人,这是很重要的。再一次我们明白到不是别人,倒是我们自己须要继续对治和治疗这些创伤。我将会有一个专门讲解慈心禅的讲座,届时我会多讲一些关于治疗创伤的方法,包括治疗与自己相关的创伤和治疗与别人相关的创伤。
 
念诵及慈心禅
 
我们已经过时了,现在应该是念诵的时间。念诵之后,我们会修习慈心禅。主办单位请我引介巴利文念诵,我说过我也喜欢中文念诵,所以我们会有巴利文和中文的念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1995年 出入息念 (二)
下一篇:1995年 一日禅(上)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