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灭法的解释
2013-01-02 13:26:24   来源:   评论:0 点击:

生灭法的解释 现在我向你们解释进修禅定的好处,因为很多修行者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对自己缺乏信心。 他们以为自己的注意力或定力薄弱,这是不确实的。 佛陀告知其出家众: Rupam bhikkhave aniccam, 义...

生灭法的解释

现在我向你们解释进修禅定的好处,因为很多修行者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对自己缺乏信心。

他们以为自己的注意力或定力薄弱,这是不确实的。

佛陀告知其出家众:

Rupam bhikkhave aniccam, 义为比丘们呀!物质是无常的。

Yad anicam tam dukkham, 义为无常的物质是痛苦的根源。

Yam dukkham tad anatta. 义为这无常的物质没有本性(自性),不能被我们控制。依照这教法,现象的发生有下列三种性质:

-1- Anicca义为无常。

-2- Dukkha义为若。

-3- anatta义为没有本性或无我。

当我们在观察腹部膨胀和收缩的动作时,这膨胀的动作是风质,它是无意识的物体。此时动作不断在改变,所以我们将它作为无常的例子。因为动作的不断改变,我们将这腹部的膨胀作为苦的例子。

根据此教法,无常的物质带给我们苦,所以这腹部的膨胀象征着无我和没有本质。

每当我们吸气时,腹部就膨胀。我们可以给这膨胀的动作三种名称,即无常、苦和无我,因为它呈现出这三种性质来。虽然如此,他们所代表的意思各不相同。

每当我们注意上升的动作时,会发觉它上升后会消失,不能持久不变,这改变的性质显现出动作的无常,我们把它称为Anicca Lakkhana。上升是无常,消失后显现无常的性质。

当我们观察上升的动作时,会发觉它一直在消失,这种了悟物质无常性质的知识,我们称为Anicca Nupassana Nana.

在观察这上升的动作时,便体会到它慢慢地消失,消失后,新的上升动作又接着呈现出来。这不停的呈现和消失的动作,说明了物质苦的性质,我们把它称为Dhakka Lakkhana.

能够了知这种物质生灭法,就是得到苦的知识,我们把它称为Dhakka Nupassana Nana.

又当我们在观察这上升的动作时,能够了了分明它在上升,发觉它是实在的,可是它消失时,却没有痕迹,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显示出物质的没有本质,我们不能永远保持这上升的动作,不能控制它的来去。这种来去无踪的性质称为Anatta Lakkhana。能够在禅观时悟到这种没有本质的知识称为Anatta Nupassana Nana.

所以每当我们观察腹部膨胀、收缩,坐立或接触的动作时,会发觉每一现象都不是永恒的,它们不断在改变,这种知识即是能了悟无常性质的知识(Anicca Nupassana Nana)。在观察以上的动作中,如果觉悟每一种现象都是苦,这种知识即是苦谛的知识(Dakkha Nupassana Nana)。

在以上的观察中,发觉一切现象呈现后将会消失,而且消失的无影无踪,没有本质。这种知识我们把它称为了悟没有本质的知识,或无我的本质。

当我们这种无常、苦和没有本性的智慧成熟时,对每一种物质或精神现象的发生会感到厌恶,例如我们在观察腹部上升或下降的动作时,都会感到厌恶,或对苦、乐的感受感到厌恶。只是我们会认为我们的注意力开始薄弱,这种感受是正常的。

每一位修行者到了这阶段都会感到厌恶,认为修行得不恰当,这是错误的观念。我们修行的最终目的是涅槃(Nibbana),即是消灭苦因,这里所谓的苦,是精神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苦,涅槃即是消灭这精神与物质所产生的苦因。

如果我们在观察每一种现象发生时,感到快乐和贪恋,我们已经开始远离涅槃的目标。因为涅槃是要断除这精神与物质的交互作用,而快乐与贪念又是精神(心念)作用。

但是如果我们对每一种发生的现象感到厌恶,我们已经接近涅槃。所以每当我们对现象的发生感到厌恶的时候,不应该失望,因为已经快接近涅槃了,必须继续观察下去。

当我们呼出空气时,腹部就会收缩,这收缩的动作也不停在变,呈现后又消失。观察到这种变动的智慧,就是明暸无常的知识。

每当我们观察腹部的收缩时,发觉它不停地在改变,明暸这改变的性质带给我们苦,就是明暸苦的智慧。

又当我们观察腹部收缩的动作时,发觉它呈现后立即消失,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明暸现象的发生没有本质,不停地在生灭,没有实体可得,这是明暸「没有本性」的智慧。

当我们还没有坐下时,念头先指使我们坐下。这念头是精神,这精神支配身体内的风质。因为有了这风质,我们才能够坐着,身体上部份能够直立,而下部能保持平衡;因为有了这风质,身体才能保持平衡直立,而不单靠我们身体本身就能支配。

当我们坐着的时候,注意这身体的姿势,有时会发觉身体向前或向后倾,这是因为使身体僵硬的风质开始转弱。当我们坐着的时候,如果能注意到这僵硬的性质慢慢消失,这种智慧我们称为明暸无常的知识。

当身体倾向前面,我们把它拉直回来,这样它又回到原来的姿态。但是过了一回儿,它又再倾向前面或后面,我们又重新把它挺直。我们会注意到坐的姿势并不能保持永久不变,发觉到它时常在改变。因此我们明了不断改变的现象是苦,而得到苦谛的知识。

当我们注意僵硬的性质时,会发现这性质在消失后便无影无踪。它告诉我们僵硬的性质没有本性。当我们观察坐的姿态时,也会察觉到这姿势并不能持久不变,它在消失后便没有痕迹,所以从观察坐姿的训练中,我们可以证悟「没有本性」的知识。

从观察坐的姿式当中,我们可以得到明了无常、苦和没有本性的智慧。

如果我们这个智慧成熟,对坐的姿势产生厌恶,就会认定自己的定力薄弱或注意力分散,这是错误的观念,其实我们是在进步当中。

如果改变主意想要站起来,必须先观察这「要站起来」的念头,然后才站起来。在要站起来的时候,观察这慢慢站起来的姿势。这上升的姿势只是动作。它不断地在改变。站立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站的姿势了。在时候当我们站着的时候,这种姿势会摇动,这是因为身体内僵硬的风质开始消失。这身体内的风质支配着站的姿势,而这风质是由我们的念头去控制。我们站起来的时候,念头控制着风质进行站起来的动作,而保持身体的直立。我们在站立时,僵硬的风质如果消失,身体便开始摇动。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明了物质无常的知识。如果发觉这姿势不停地在改变,我们也同样能够明了无常的物质会带给我们苦。因此得到苦的知识。

又当我们觉察这僵硬的性质消失后没有痕迹,就能明了支配这体内的风质没有本性。

如果我们能够观察站立的姿势,也可以得到以上三种知识,就如同观察坐的姿势一样。

所以我们对每一种现象的呈现都要保持注意。如果这注意力成熟,你对每一种现象的发生都会感到厌恶,这样你己经快接近涅槃的道路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13-基本目标的解释(暂无)
下一篇:11-识产生的那一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