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第中,修禅或修四念住之前的预备工夫或培育优良的素质,皆可视为「修道前方便」。例如︰
1 (善人)→2信→3亲近善知识(来诣→恭敬→请问法)→4听闻正法→5具信→
6受持法→7如理作意 (观法义、知法.知义→法随法行 )→ 8正念正知→
9具足惭愧→10戒清净(护诸根、三妙行)→11饮食知量→12受持警寤→【四念住…】
其中「四预流支」为修道的四大支柱──
(一)亲近善知识︰可以由(有力的)善友得到完全的梵行功德(全梵行),直至解脱。
(二)听闻正法︰对法无知、或有疑、或想深入正法,可以从人、从经典听正法。
(三)从根源作意︰包括因缘、果报的彻底思惟,可以向正、向善、向涅槃。
(四)法随法行(法向法次)︰知正法、抉择正法之后,就可实践。
《(应作)慈爱经》(Karaniyamettasuttam)有十五项「修慈前方便」(mettapubbabhago),也可以视为「修道前方便」(pubbabhagabhavana)︰
修道前方便 |
效益 |
免障难 |
|
1 |
能干(sakko) |
易得成就 |
免顸慢、免拖泥带水 |
2 |
正直(uju) (身业、语业) |
老实修行 |
免扭曲、免诈欺 |
3 |
坦诚(suhuju) (意业) |
直趣涅槃 |
免虚伪、免走冤枉路 |
4 |
好教() (suvaco) |
易受善法 |
免误入歧途 |
5 |
柔软(mudu) |
带来平静 |
免冲突、免对抗 |
6 |
不骄傲(anatimani) |
谦逊自抑 |
免傲慢、免自负 |
7 |
知足(santussako) |
无求无欲 |
免多欲、免求不得 |
8 |
易扶养(subharo) |
受用喜足 |
免索求无度 |
9 |
少俗务(appakicco) |
专心行道 |
免愦闹、免龌龊(台语:ak cak8) |
10 |
生活简朴(sallahukavutti) |
减少负担 |
免复杂、免累赘 |
11 |
寂静诸根(santindriyo) |
六根收摄 |
免污染、免纵欲 |
12 |
聪明(nipako) |
心智敏锐 |
免愚昧昏庸 |
13 |
不粗鲁(appagabbho) |
威仪庠序 |
免举止不雅、免无礼 |
14 |
不耽溺俗家(kulesvananugiddho) |
闲居用功 |
免俗务、免攀缘 |
15 |
不应该犯智者会指责的任何小过失(na ca khuddamacare kibci, yena vibbu pare upavadeyyum) |
正道通畅 |
免被责备、免懊恼 |
★二十五种方便(天台宗):
1 |
具五缘 |
持戒清净 |
衣食具足 |
闲居静处 |
息诸缘务 |
得善知识 |
2 |
诃五欲 |
诃色欲者 |
诃声欲者 |
诃香欲者 |
诃味欲者 |
诃触欲者 |
3 |
弃五盖 |
贪欲盖 |
瞋恚盖 |
睡眠盖 |
掉悔盖 |
疑盖 |
4 |
调五法 |
调节饮食 |
调节睡眠 |
调身 |
调气息 |
调心 |
5 |
行五法 |
欲 |
精进 |
念 |
巧慧 |
一心 |
修法基础 | 具五缘 | ||
断恶生善 | 断恶 | 除前五识 | 诃五欲 |
除意识障 | 弃五盖 | ||
生善 | 调身心 | 调五法 | |
生善法 | 行五法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T46.462.3);《摩诃止观》卷四(T46.35.3)
(一)具五缘: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止)息诸缘务、(亲)近善知识。
(二)诃(斥)五欲:诃色、声、香、味、触。
(三)弃五盖︰五法盖覆心神,使不能发定慧,故称为「盖」。
断欲贪--从根源作意不净相(asubhanimittam),或修舍无量心。
断瞋恚--从根源作意慈心解脱(metta cetovimutti),或修悲无量断害。
断惛沈.睡眠--发勤精进(araddhaviriya),或唸经、经行、论法。
断掉举.后悔--心寂静(cetaso vupasamo),或持戒清净,自然无悔。
断疑--从根源作意(yonisomanasikaro),或加强对三宝的信仰。
(四)调五事:调心不沈(重)不浮(躁)、身不缓不急、息不涩不滑、眠不节不恣、食不飢不饱。
(「身不缓.不急」,保持身的平稳。但若有必要,如运动色身,可快步前进(直至出汗);为了观察可慢慢行动。
「息不涩.不滑」,对修观禅来说,「涩」(风、喘、气),可以作为无常的预备定。)
(五)行五法:行欲(欲得解脱)、精进(勇悍)、念(正念)、巧慧、一心(专心)等五法。
★《杂阿含801经》,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何等为五?
住于净戒,波罗提木叉律仪威仪(具足),行处具足(与身、语有关的非犯罪为条件,为具足‘正行’;没有往访妓女等处为条件,为‘行处具足’。)(《增支部疏》AT﹐CSCD pg.2.36))于微细罪能生怖畏,受持学戒,是名第一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复次,比库!少欲、少事少务,是名二法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复次,比库!饮食知量,多少得中,不为饮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三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库!初夜后夜,不着睡眠,精勤思惟,是名四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库!空闲林中,离诸愦闹,是名五法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