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的陷阱
葛印卡老师讲
下文为编修自一长课程开示的摘要,其中葛印卡老师指出负面的自我人格,化身成为阻碍解脱的力量-魔王(Māra)。
发展觉知身体感受的技巧是容易的,但对感受保持完全的平等心则较为困难,要知道它们全都是短暂的,无常(anicca)。
这是练习最重要的面向。除非你在身体感受的层次发展出对无常的了知,否则解脱是遥远的。佛陀一再开示只要有感受存在,贪或嗔即相随而来,涅槃就离你很远。感受和贪爱;感受和贪爱;只要这些一起来,就只会有极深的痛苦--- dukkha-samudaya-gāminī paṭipadā--- 一条将你的痛苦放大、为你带来悲惨的道路。火与燃料,火与燃料,你无法自燃烧中出离。你必须从经验层次上去了知,「看!这是火。看!这是燃料。看!如果火中添入更多燃料,我就不能从燃烧中出离。」有了这样的了知,人就会尝试不去火上加油。如果你不再添加,那火中原有的任何燃料都迟早会被耗尽的。当没有新的贪嗔业习,旧的业习即将自动地被清除。
对于旧的业习你无能为力,但你确实可以杜絶新业习的产生。一旦你这样做,旧的业习将会自动地一点一点地被清除。由于你已经停止新业习的产生,一个不再存有过去业习的时刻将会来临。自然的法则就是这样,当你不再产生新的业习,你就走在解脱的道路上 ---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佛陀称之为完全根除痛苦的道路 ---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或称为完全根除所有感受的道路 ---vedanā-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换句话说,于此道路上前进,人可以达到不再有感受的阶段,因为他经验到某些超越心与物的东西。心物持续接触即有感受产生,愉悦的、不愉悦的、或是中性的。自感受出离,就是出离痛苦。而唯一能出离感受的方法就是停止火上加油,让它自行燃尽。这非常简单,却又很困难。
尽管在知识的层面理解了所有这些道理,然而在实际的层面内心的深处我们仍有执取愉悦感受的倾向。这才是真正的危险。自不愉悦感受的嗔恶中出离相对容易,但要从愉悦感受的贪着与执取中出离则非常困难。
你必须探究整个感受领域的真相。当你练习时,经历到不愉悦的粗重感受,由于旧的习性,起初你起了嗔恶的习性反应。接着你意识到:「看,这是对不愉悦感受的习性反应。」继续训练你的心:「这是暂时的,这是暂时的。我已经验过太多不愉悦的感受,而它们没有一个可以永远维持下去。它们生起并迟早会灭去。现在生起的怎能持续到永远呢?」就这样训练你的心不去反应,以经验无常的特性去了知。在某个程度上你是成功的。
然后经验变化了,你达到了全然消融的阶段,全身不再坚硬;你观察到一股微细震动的畅快流动,一个极其愉悦的经验。不知不觉中,你开始执取它;想着:「噢,太美妙了!这是愉悦的,这是好的。」然后你回想起你的老师或佛陀的话:「噢,不。这也是短暂的,短暂的。」但有一部份你的心仍然执取着它。
要判断是否执取,你必须检查自己当畅快流动消失时,有什么感觉?是沮丧,失望,挫败,忧伤或好像退步了吗?若有一丝上述感觉的痕迹存在,就显示有执取。即使经验第一次消融后,不愉悦的感受仍会一再出现。那时,你要检查你自己:「现在粗重的感受又出现了,是否我内心有一部分依旧执取之前的消融经验?」。如果有这种想法出现:「我必须再次得到它,我必须再一次得到它!」那么肯定仍有对不愉悦感受的嗔恶和对愉悦感受的贪爱;你还没有从旧的业习中出离。努力从中解脱出来。当一个愉悦的感受出现,你部分的心开始享受它,无论多轻微,当下智慧应该出现:「噢,危险!这是一真正可怕的情境。这是魔王的陷阱,已发生在百万人身上。」
在非常表层处,人似乎从视觉,声音,气味,味觉,接触和思维中得到愉悦。他想:「沈迷于感官享乐是一种束缚。人要从中出离,必须使自己不陷入愉悦中。」但透过内观的练习,无论什么愉悦都只不过是身体上的一个愉悦感受,即逐渐显得清楚了。任何外界事物,不论是影像、声音、有形的物体、气味、味道或者是想法,接触到身体产生了一个相对应的非常愉悦感受。从而了解:「这是我曾经称为愉悦的东西。它的另一面同样也是缘于外物;事实上是身体存在不愉悦的感受。对感受起反应是我这一生和过去无数生在玩的游戏。」
现在你发现在内观的名义下你正在玩着同样的游戏。有什么不同?现在也是,当你经验到微细感受的畅快流动,你想着:「噢,很愉悦!」当它消失时你觉得沮丧,就像败战失去了阵地般。当它回来时,你觉得你进步了:「现在我又得到它了!」
这道理你都曾听闻过并在知识的层面上了解。但检视你自己。如果你依然在玩着同样的游戏,这份理解就很肤浅;你没有确实地领悟法。解脱还很远,很远。如佛陀曾强调过,如果有感受,贪嗔即随之,涅槃就很远,十分遥远。
了解佛陀的警语,特别当你正经历非常愉悦、微细感受时。这是非常危险的,甚至可怕的情境。
如果你真正地开始了解,你将会想从此种经验中出离、你将变得不可能去享受。它是危险的,非常可怕,有什么可喜好的?取而代之人会觉得厌恶:「这个愉悦感受里有什么?」直至此时,人才得以从中出离,经验涅槃的阶段。
只要喜好持续,只要对之不起厌恶,只要看不到喜好的危险,就离涅槃很远。这是为什么要正确地对身体的感受用功。你已经开始觉知感受;好。但你是如何感觉的?是采取和以往同样的疯狂方式去想(saññā),或是已经转变为无常想(anicca-saññā)?你明白魔王的陷阱吗?你正在加深这个认识吗?
一个故事:一只鹦鹉停留在一位比丘禅修的禅院,该处十分安详,种植许多果树。比丘试着教这只鹦鹉:「噢,鹦鹉,这里是危险的。有一位猎人会来并撒些谷物来吸引住你,他会抛撒他的网将你抓住。很大的危险,你千万要小心。他撒的谷物是很危险的,因你将之被捕入网。很大的危险。噢,鹦鹉,猎人会来。他会撒些谷物,你会被谷物吸引前去,他将撒下网而你将被捕。小心,噢,鹦鹉,小心!」
鹦鹉学着去重复这些字句,它持续念诵着:「噢,鹦鹉,小心!噢,鹦鹉,小心!猎人会来撒谷物。不要被谷物引诱,他一撒网你就会被捕了。小心!小心!」
正如比丘的警告,一天,猎人前来撒下谷物,鹦鹉被吸引住,猎人撒网诱捕了鹦鹉。而被猎人抓住的鹦鹉,仍在不停地背诵着:「噢,鹦鹉,小心!猎人会来,他会撒下谷物,他会撒网。小心!小心!」
一个享受猎人谷物的内观禅修者将会被缠入魔王的网中。这些愉悦的身体感受就是谷物,是魔王的陷阱。当你开始享受它们,你就被抓住了。然而你仍想象着,由于你正练习着内观,你将渐解脱,你正趋近涅槃经验。事实上是与此相反,你正奔往另一方向。
这就是痛苦之轮如何不断地运转,它常常是从愉悦的感受开始,并因着贪爱它们,嗔恶就随之而来。人不会因不愉悦感受而陷入魔王的陷阱。只要对愉悦感受一有贪爱和执取,你就会对不愉悦感受产生嗔恶。根源就是你对愉悦的贪爱。
当顺畅的流动发生时你就面临危险的形势,这是微细的贪求开始的阶段,在心的表层,在意识和智力的层面,你会不断地说:「这是无常的,无常。」但你的内心深处将开始攀缘这个经验,你的行为就像不断地重复着:「噢,鹦鹉,小心;噢,鹦鹉,小心!」的鹦鹉,甚至因贪爱猎人撒的谷物被捕之后。你有贪爱,只要贪爱存在,你就无法到达感受的终点。
贪爱必须去除,你必须学习去停止享受愉悦的感受,明辨它们的危险;你必须认知这是一个可怕的情境。你必须明白你非从中出离不可。对愉悦的感受本身生出厌恶的感觉:「这有什么是真正快乐的呢?我曾在无数前世中被抓入这陷阱,这一世还仍陷其中。」
愉悦的感受看来带给人快乐,但它实际上是令人受苦的,因它使人陷入享受它,抓紧它的旧习性里。这是苦,这是束缚。正如佛陀所说:「Yaṃ kiñci vedayitaṃ, taṃ pi dukkhasmiṃ 不论人正在经历何种感受,它实际上皆是苦、苦、苦。」
只要有感受,就会有苦,因为痛苦的繁衍过程就正在运作着。火正在烧,你又为它添入燃料。让火熄灭吧!那时你将会来到感受的终点,痛苦的止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感恩心的神圣象征
下一篇:内观:一统分歧之实修法门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死到生——业在死亡和投生过程中的作用(0)
- ·初果圣人只剩七次人天往返。如果这七世...(0)
- ·原始佛教与现存的上座部佛教(0)
频道本月排行
- 1内观禅修中慈悲观之修习
- 1吉祥经
- 1布施的正确意愿
- 0法的赠与
- 0自我观察的重要
- 0佛陀:尊贵的医师
- 0各种快乐
- 0内观的美梦成真
- 0从一切束缚中解脱
- 0为了众生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