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念住经》概要(了幻)
2012-12-29 15:26:38   来源:   评论:0 点击:

...

《大念住经》概要

   佛陀临涅槃时,叮嘱弟子们以四念住为住.
   这观身念住、观受念住、观心念住、观法念住的四念住,是佛陀亲自修行的体验,是借着观察觉知当下身心内外生灭变化的状态,来体验所谓的我,是一连串身心现象不断瞬间快速生灭变化所组成的幻相,体悟身心五蕴无常、苦、无我的本质,渐渐去除对自我的贪瞋执着,灭除烦恼痛苦的根源,一歩歩获得内心的清净安祥。
    
  培养保持觉性和不贪不瞋的平等心,以正念正知活在当下,观照自己的身体、身体的感受、心、心的内含的生灭无常、苦、无我虽然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这部《大念住经》为我们指出一条清晰详实的修行大道,《大念住经》是克服愁悲、灭除苦忧、体证涅槃必须遵循的重要经典。


  《大念住经》概要 / 了幻编辑
  
  导言:
  (1)佛陀:“比丘们!只有一条道路可以使众生清净、克服愁叹、灭除苦忧、实践真理、体证涅槃,这条道路就是四念住。”
  (2)是哪四个念住呢?即:“比丘就身体观察身体,…就感受观察感受…,就心观察心…,就诸法观察诸法,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
  
  1、观身念住:佛陀教导禅修者以坚定正住、热忱精勤的态度去正确了知、清楚觉照:
  A、观呼吸:“比丘到森林中,或到树下,或到隐僻无人之处,盘腿而坐,端正身体,把注意力放在嘴巴周围的区域,保持觉知,觉知呼吸时气息的出入情况。”
  
  B、观姿势:行住坐卧四威仪 (走路、站立、坐着、躺着)
  “比丘在走路时,他清楚了知:「我正在走路」;在站立时,他清楚了知:「我正站立着」;在坐着时,他清楚了知:「我正坐着」;在躺着时,他清楚了知:「我正躺着。」”无论何种姿势,他都清楚了知。
  
  C、时时彻知无常:禅修者应觉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行走、站立、坐卧、醒觉、说话或沈默时,时时彻知无常。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
  
  D、思惟不净:身体三十二种不净相。“比丘仔细思考这身体,自脚底而上,自头发而下,皮肤所覆盖的都是充满种种不净,他这么想:「在这身体中,有头发肤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髓,肾心肝脏,肋膜脾脏,肺肠肠膜,胃脏粪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眼泪淋巴,口水鼻涕,滑液尿水。」…”
  
  E、思惟四大:地水火风四大。“不论置身何处或何种姿势,依身体组成要素的特性,他这么想:「在此身中,有地大、水大、火大及风大。」”
  
  F、观墓园九相:是指观察在坟场中见到被丢弃的尸体的九种状态:
  1、尸体肿胀、变色、腐烂;
  2、尸体,被乌鸦、老鹰、或各种虫所噉食。
  3、尸体已变成只剩下(一些)血肉附着的一具骸骨,依靠筋腱而连结在一起。
  4、尸体已变成一具没有肉而只有血迹漫涂的骸骨,依靠筋腱而连结在一起。
  5、尸体已变成没有血肉的骸骨,依靠筋腱而连结在一起。
  6、尸体已变成分散在各处的骨头:这里一块手骨、那里一块脚骨……
  7、尸体已经变成贝壳色的白骨。
  8、尸体已变成经过一年以上的一堆骨头。
  9、尸体骨头已经腐朽成骨粉。
  
  2、观受念住经文:“比丘们!比丘在经历快乐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经历快乐的感受。」在经历痛苦的感受时,他清楚了知:「我正经历痛苦的感受。」……
  
   佛陀教导禅修者以坚定正住、热忱精勤的态度去正确了知清楚觉照:
  愉悦(乐)的感受;不愉悦(苦)的感受;不苦不乐的感受;愉悦而有执着的感受;愉悦而没有执着的感受;不愉悦而有执着的感受;不愉悦而没有执着的感受;不苦不乐而有执着的感受;不苦不乐而没有执着的感受。
  以这九种身体感受的现象为所缘,分别去直接觉知、直接体悟身体感受的生灭无常、苦、无我的究竟实相,产生般若智慧。
  
  3、观心念住
   佛陀教导禅修者以坚定正住、热忱精勤的态度去正确了知、清楚觉照:
  心贪爱;心不贪爱;心瞋恨;心不瞋恨;心愚痴;心不愚痴;心收摄;心不收摄;心广大;心不广大;心有上;心无上;心专注;心不专注;心解脱;心未解脱。
  以这十六种心的现象为所缘,直接觉知,体悟心的生灭无常、苦、无我,产生般若智慧。
  
  经文:“当心有贪爱时,比丘清楚了知心有贪爱,当心没有贪爱时,清楚了知心没有贪爱;当心有嗔恨时,清楚了知心有嗔恨,当心没有嗔恨时,清楚了知心没有嗔恨;当心有愚痴时,清楚了知心有愚痴,当心没有愚痴时,清楚了知心没有愚痴;当心收摄时,清楚了知心收摄,当心涣散时,清楚了知心涣散;” ……
  
  4、观法念住
  A、观五盖 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睡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
  
  B、观五取蕴 即: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
  
  C、观内外六处 六内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外处:色、声、香、味、触、法六境。
  D、观七菩提分 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觉支。
  
  E、观四圣谛禅修者应正念正知一切苦,应正念正知苦集(苦的原因),应正念正知灭苦的八圣道(戒定慧),应正念正知体悟苦的息灭(贪瞋痴熄灭、涅槃)。
  
  修四念住的结果佛陀说,任何人依照以上方式,修行四念住七年,或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半年、一个月、半个月,根器特别殊胜者,只要七日,就可期望得到两种果报中的一种:现生得阿罗汉果,或者五蕴身心仍然存在的话,则得阿那含(不还果)。
   ——《大念住经》概要
  
 
  【四禅】又作四禅定、四静虑。指用以治惑、生诸功德之四种根本禅定。亦即指色界中之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故又称色界定。此四禅之体为‘心一境性’,其用为‘能审虑’,特点为已离欲界之感受,而与色界之观想、感受相应。
  初禅五支:寻、伺、喜、乐、一心。(离生喜乐地) 觉、观、
  二禅四支:内净、喜、乐、心一境性。(定生喜乐地)
  三禅五支:舍、念、慧、乐、一心。(离喜妙乐地)此乐与外境无关,故世间之最乐在三禅。
  四禅四支: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舍念清净地)
  入第四禅时,因已脱离八灾患(即寻、伺、苦、乐、忧、喜、出息、入息等八种能动乱禅定之灾患),故称第四禅为不动定。相对于此,四禅以下则称有动定。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开动真理之轮
下一篇:七凈门与禅观诸境(智如 比库 译)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