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婆舍那禅 附录一 禅修指导
2012-12-29 15:25:09   来源:   评论:0 点击:

附录一禅修指导道德行为(持戒) 「戒清净」是禅修者在禅修时有所进步的必要条件。只有当戒清净时,禅修者不会内疚,能够舍离和容易入定。在禅修营中,禅修者必须受持八戒︰ 1.我受持不杀戒。 2.我受持不偷...

附录一


禅修指导


道德行为(持戒) 


    「戒清净」是禅修者在禅修时有所进步的必要条件。只有当戒清净时,禅修者不会内疚,能够舍离和容易入定。在禅修营中,禅修者必须受持八戒︰ 


1.我受持不杀戒。 


2.我受持不偷盗戒。 


3.我受持不淫戒。 


4.我受持不妄语戒。 


5. 我受持不饮酒和不吸食麻醉品戒。


6. 我受持不非时食戒。


7. 我受持不歌舞观听,不花鬘严身,不香油涂身戒。


8. 我受持不坐卧高广大床戒。


毗婆舍那的意思(The Meaning of Vipassana)


    如果禅修者不了解毗婆舍那禅的目的,他就不会想透过观察身心生灭的现象来发现某些事情。 


   
Vipassana 是个由Vi和passana组成的复合字。Vi指各种各样,也就是无常、苦、无我三种特性;  

Passana指正确的了解,指透过以正念观察身心现象所获得的了解。因此毗婆舍那指透过内观,直接了解身心现象的三种特性(无常、苦、无我)。 

 

以正念观察(Note mindfully)


    肤浅的观察会让人分心,所以要专注而准确的观察当下所发生的现象,活在当下。如果你在禅修时寻找某些东西,你的心是在未来,而非活在当下。禅修的基本原则是:观察当下生起的任何事物。


    当定力弱时,「标明」是正念的朋友;如果你不标明,你会很容易错失目标。标明的话语虽非必要,有时却很有帮助,尤其是刚开始时;除非标明成为障碍,否则不要放弃「标明」。准确的观察每个身心生灭的过程是很重要的,要去了解他们的本质。 


坐禅(Sitting Meditation)


    打坐时,禅修者的身体应该保持平衡,不要靠着墙或其他支撑物,否则「正精进」(samma-vayama) 会减弱,而且你会想睡觉。坐在加高的压缩的坐垫上,会使身体向前弯屈,这会使你昏昏欲睡。佛陀的弟子舍利弗(Sariputta)和目揵连(Mogallana)坐禅时不用任何坐垫。 


    每次坐禅后一定要行禅一小时 (当不在禅修营和时间有限时,行禅的时间可以减少)。当从行禅改为坐禅时,正念和定力不应该中断。 刚开始禅修时,初学者可能不清楚要观察什么。马哈西尊者教禅修者以观察腹部的起伏开始;当观察腹部向内移动时,心中默念:「收缩」;当观察腹部向外移动时,心里默念:「膨胀」。 


    根据《大念处经》有关四大种的篇章,腹部的移动是风界。四大种中的每一种都有它个别或特有的特性。地界有软硬的特性;水界有流动和凝聚的特性;火界有冷热的特性;风界有移动、支持和振动的特性。


    当禅修者具足正念,了解腹部的起伏时,那么我们可以说:他正确了解风界的本质,而且摧毁了「自我」的邪见。开始禅修时,如果你感受不到腹部的起伏,你可以把手放在腹部上。


    必须正常的呼吸,不要太快,也不要深呼吸,否则你会疲倦,尽可能放松身心。当腹部的起伏逐渐明显时,你可以增加观察的频率︰「起、起、起;伏、伏、伏。」如果腹部的起伏不明显,如往常一般观察他们。 


    虽然先教禅修者观察腹部的起伏,然而不可执着腹部的起伏,这不是唯一的所缘境,而是毗婆舍那禅的许多所缘境之一。如果你听到声音,心中默念「听到」,刚开始幷不容易,然而你必须尽可能观察;只有当正念够强时,禅修者才能回到禅修的主要目标,也就是腹部的起伏。如果腹部在「胀起」和「收缩」之间有间隔,以观察「坐」或「触」来填满这间隔。


    坐禅时,不要睁开眼睛;如果你睁开眼睛,定力会中断。不要只坐一小时就满足,你能坐多久就坐多久。不要改变你的姿势。


行禅(Walking Meditation)


    要认真看待行禅,只透过行禅,禅修者便可证得阿罗汉果位,佛陀的最后一位弟子须跋陀(Subhadda)尊者是最好的例子。在行禅时,观察你的脚,以敏锐的觉知来观察脚的移动。刚开始,只观察一步,心中默念「左」或「右」。不要闭上眼睛,保持半睁半闭,看前面大约四或五英尺的地方;头不要太低,这样不久就会造成紧绷或头晕;不要看你的脚,否则你的心会散乱。 


    当你观察脚的移动时,你的脚不可以提得太高;观察的目标逐渐增加,也就是观察脚移动的步骤增加。刚开始,禅修者可能观察一步一个动作(即左,右;左,右),大约观察十分钟;之后,分成三个步骤:提起、推前、放下;最后,禅修者可以进一步增加到五个步骤︰提起、推前、放下、触、压。请注意这点:在禅修一小时中,心一定会经常跑掉。


    行禅时,你不可以四处张望,你已经看了很多年了,而且你还有很多年可以到处看。如果你在禅修期间四处张望,你是在向定力「告别」。观察想要到处看看的「欲望」。对禅修者而言,眼睛到处看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建议每天至少行禅和坐禅各五到六个小时。 


日常生活中的正念(Mindfulness of Daily Activities) 


    佛陀一生都在修习念处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知是禅修者的生活方式;一旦他无法观察任何活动,这表示他不是禅修者,因为他没有正念、定(samadhi,三昧)和般若。每天的每一个活动都要有正念;如果你不能以正念观察你的日常活动,不要期望会有进步。没有观察日常的活动会导致严重的失念(non-mindfulness)。从这一剎那到下一剎那,必须有持续的正念。禅修者的「念根」包括整天持续不间断的正念。 


    持续不间断的正念会产生深的定力。当禅修者有了深的定力,他才能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本质;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本质可以使痛苦止息。


    如果你有持续不间断的正念,你每天都会发现新的东西。在禅修期间,你必须保持正念,不必着急。马哈希尊者将禅修者比作行动非常缓慢的病患。做事时要非常慢,让你的心专注。如果你想要在禅修上有所进步,你必须把动作放慢下来。当电扇快速旋转时,你无法看到电扇本来的样子;如果电扇慢慢转动,你就可以看到。因此你必须放慢速度,以便如实的观察身心生灭的现象。


    当你周遭的人做事非常匆忙时,你必须对周遭的环境不以为意,幷积极观察所有身心生灭的现象。谈话对观智的进展是非常大的危害,五分钟的谈话可以破坏禅修者一整天的定力。不要阅读、朗诵或回忆,这些会妨碍你的禅修。 


疼痛和忍耐(Pain and Patience)


    疼痛是禅修者的朋友,不要逃避疼痛,它是通往涅槃之路。痛苦不会通知你它的到来,它可能不会消失;如果疼痛消失,你可能为它伤心,因为你的朋友已经离开你了。有些禅修者甚至跪坐在他们的脚上,以便引起疼痛。观察疼痛不是要让它消失,而是要了解它的本质。疼痛是涅槃门的钥匙。 


    当定力好时,疼痛不是问题,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与「生起、灭去」幷无不同。如果你很专注的观察,心会安止在上头,幷且发现它的本质。当疼痛生起时,直接观察它;当疼痛持续太久时,不要理他。持续的正念所产生的深的定力,可以克服疼痛。 


    如果行禅时有剧烈的疼痛,禅修者应该停止行禅,去观察疼痛。忍耐导向涅槃;急躁、不耐烦导向地狱。对刺激你的心的任何事物要有耐心。


观察心和情绪(Noting Mental and Emotional States)


    如果你观察任何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观察的心要稍微快些,积极而准确,以便使观察的心持续和强而有力,那么「念头」会自动停止。很快的观察你的念头,就好象你用棍子打他们,心中默念︰「想,想,想…」或「想睡,想睡,想睡」或「愉快,愉快,愉快」或「悲伤,悲伤,悲伤」;而不是慢慢的「想~想~」或「想睡~想睡~」。


    除非你能观察到跑掉的心,否则你的心无法专注;如果你的心仍然跑掉,这表示你没有积极的去观察它;这种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你知道所想的内容,你往往会继续想下去;如果你觉知念头本身,那么念头会停止。不要执着思考和理论。观智来自深的定力,而合乎逻辑或哲学的思考来自肤浅的定力。殷切的心和「担心能否获得定力」会使你分心。 


    昏睡可以透过更精进来克服;「标明」对观察也有帮助。好奇和期望绝对会耽误你的进步,如果「好奇和期望」生起,不要停留在上头,要敏锐的觉知他们的生起。积极的观察睡意,一再快速的观察它。


    如果你想要在禅修中有所收获,你必须更精进的修行。事实上,观察力总是在那里,问题是你不愿意去用它。心态非常重要,不要悲观;如果你乐观,你给自己提供机会,那么你对每种情况都会满意,你也比较不会分心。 


    如果一个禅修者在早上三点醒来,他必须起来禅修,他不应该等到四点,这不是正确的态度。如果你在醒来之后想睡,去行禅,否则你会想睡。(在禅修营中,禅修者在上午四点起床)如果你想睡,快速的在阳光下来回的行禅。


    人有许多力量和做许多事的能力。我们必须勇猛精进,而不是试试看而已;如果你够精进,你可以获得四种「道」和「果」。一星期的禅修只是一个学习过程,真正的禅修在那之后才开始。禅修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所以不要受时空的限制。 


禅修者的五根(Pabcindriya)


  禅修者必须让五根强而有力、敏锐和平衡。五根是︰


1.信根(Saddhindriya):基于正见的坚强、坚定的信仰。


2.精进根(Viriyindriya):在修行时的勇猛精进。


3.念根(Satindriya):持续不间断的正念。


4.定根(Samadhindriya):深的定力。


5.慧根(Pabbindriya):深湛的智慧、观智。


    这五根必须平衡才能获得观智。「信根」必须与「慧根」平衡;「精进根」必须与「定根」平衡;「念根」无需与其他根平衡,「念根」是最重要的,它引领其他四根到达它们的目标。 


小参或报告(Interviews or Reporting Sessions)


    禅修者必须每天向禅师报告他的修行。禅修者向禅师报告他在一天中所做的和所体验到的,禅师会纠正他的缺失,给他进一步的指导,或为了他的进步而鼓励他,所以他们之间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在禅修营中,每一群人都会安排在不同的时间向禅师报告。禅修者不应该在他们预定的时间之前进来,除非有特殊原因,另一方面,这会妨碍他的禅修,他可以比预定时间来得晚。当在同组内等待,等着轮到你时,不要浪费时间,坐下来,保持正念,直到轮到你报告。下一个报告者,应该在正在小参的人旁边准备好。 


    禅修者应该体谅别人,尤其是当有很多禅修者等着报告时。时间很宝贵,报告时要简单扼要,不要激动、紧张或害怕,要沉着、冷静;以完整的句子清楚的报告,不要食言或语无伦次或低声的说。不要等着禅师评论,只有当你讲完所有的经验后,禅师才会做评论。仔细听禅师的指示,严格勤奋的遵守禅师的教导。如果有疑问,要问。 


    当禅师问你问题时,回答问题,不要谈其它事情。报告你的经验,即使这些经验对你似乎不重要。


禅修后,立刻记下简短的笔记是有帮助的,然而不应该特意在禅修时记,因为这会干扰定力。 


小参时,来报告和离去时都要很有正念。


禅修营时间表


上午 4:00 起床                                      
上午 4:30 行禅                                        
上午 5:30 打坐                                            
上午 6:30 行禅                                       
上午 7:00 早餐                                                                        
上午 8:00 行禅                                   
上午 9:00 打坐                                    
上午10:00 行禅                                        
上午11:00 午餐                                                     
中午12:00 午休                                   
下午 1:00 坐禅                                            
下午 2:00 行禅                                       
下午 3:00 坐禅                                            
下午 4:00 行禅                                          
下午 5:00 饮用非时浆                           
下午 5:30 行禅                                          
下午 6:30 坐禅                                   
下午 7:30 行禅                                       
下午 8:00 法的开示(Dhamma lecture)                  
下午 9:30 坐禅                                                 
下午 10:30 就寝或私自禅修


    以清明的正念来观察身心生灭的现象,使我们能够了解身心生灭现象的本质,因而去除无明。透过修习观禅,让心保持完美的平衡和没有烦恼。


    这本书是恰宓禅师在禅修营给禅修者的开示和指导。在阐明毗婆舍那禅的目的、利益和方法后,此书详细论述达到心清净的过程。热衷于追求真理的禅修者会发现: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禅修指南。


编者:


苏吉梵(Sujiva)法师是此书的编者,他是Kota Tinggi的Santisukharama精舍的住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毗婆舍那禅 附录一 禅修指导
下一篇:毗婆舍那禅 第七章 禅修者的五个条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