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规范使用上座部佛教术语
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中国[1]开始流传并逐渐普及至今应该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在刚开始时,对上座部佛教感兴趣的多数是学习北传大乘佛教的僧俗弟子,他们有的背井离乡前往南传佛国求法禅修,有的翻译上座部禅师大德的著述为中文,使华人佛子们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更加接近佛陀言教的上座部佛法。这一批前辈们对南传上座部佛教引介到中文世界来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然而,任何一种异质文化想要在另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中生存时,大致必须经过引进、认识、认同乃至独立的一系列过程,就好像麦当劳、肯德基等欧美日饮食文化进入中国消费市场一样。南传上座部佛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想要在北传大乘佛教流传的区域中立足,也必须经过与原有的佛教文化传统互相交流,然后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南北传佛教在近几十年来,打破了两千年以来的地理与文化隔阂,开始进行多渠道、多层面的对话和交流,具体表现为:许多北传僧尼们前往南传佛国留学求法;北传佛教典籍不断被译介进上座部佛教文化圈;也有部分上座部的禅师大德被邀请到北传寺院弘法教禅,以及他们的著述逐渐被翻译为中文。
由于最初接触和引介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是拥有一定佛学基础的北传僧俗弟子们,他们在刚刚面对完全陌生的上座部佛教术语时,自然而然会使用自己所熟悉的名相来表达上座部佛教的相关术语。
随着华人弟子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对上座部佛教经典和教理掌握程度的不断深化,逐渐发现有些北传术语套用在上座部佛教语境中,并不是那么准确和贴切。
例如,缅甸佛教传统的教学方式很注重tayar hlyauk(实际读音为“低呀绍”)。tayar为“法”;hlyanuk为“请求”。意即弟子将其禅修经验向业处导师作报告,并请求给予指示。这个术语的英文被翻译为interview,意即面谈、会谈。但是在中文,它却一直被讹译为“小参”。
到底什么是“小参”呢?如果我们考据北传的有关典籍,将会发现“小参”不管是在用法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与“tayar hlyauk”有所不同。“小参”为禅宗术语,“参”是集众开示之意。凡正式说法者,称为大参,或谓上堂;规模较小者,谓之小参。如《祖庭事苑》卷八中说:“禅门诘旦升堂,谓之早参。日晡念诵,谓之晚参。非时说法,谓之小参。”又据《敕修百丈清规》卷二载:“小参初无定所,看众多少,或就寝堂,或就法堂。至日午后,侍者复住持云:今晚小参。令客头行者报众,挂小参牌。”当晚鸣钟鼓集众后,住持登座说法。小参多由方丈或首座和尚主持说法,内容多垂说宗门家风,故又称为家教或家训。
由于一直以来的语言习惯,也由于有些上座部僧俗弟子向来受到北传佛教“依义不依语”的影响,他们并不会太在意这些术语是否正确,即使知道也觉得无伤大雅。当然,这些北传术语使用在北传佛教的特定语境中,是言简意赅而且合情合理的。但是,将之套用在上座部佛教语境中,却被人感觉有点张冠李戴。就像一名比库来到汉地之后,也学着身穿灰褂、项挂念珠、腕戴手表、脚穿布鞋,开口闭口来句“阿弥陀佛”,对他们来说,只要不坏根本戒,“随方毗尼”总是无伤大雅吧!
笔者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认为有心学习和维护上座部佛教传统者,有必要规范地使用相关的佛教术语,以促使华人圈的上座部佛教能够更早地走向成熟。
玛欣德比库
于新加坡帕奥禅修中心
2009-7-20
附表:部分南北传佛教术语对照表
巴利语 | 规范用语 | 不规范用语 | 备注 |
ànàpànassati | 入出息念 | 数息观,安般念 | 北传佛教依说一切有部等所传的“五停心观”[2],将之称为“数息观”。然而,根据上座部佛教的教学实践,“数息”只是修习入出息念的最初阶段,不能代表整个修习过程。而且,入出息念包括了由止到观的完整修法,不能笼统称为“观”。 |
| 觉知呼吸,专注呼吸 | 观呼吸 | 专注呼吸不能用“观”,“观呼吸”是错误的方法,容易造成头胀、紧绷等。 |
mettà bhàvanà | 慈心修习,修慈 | 慈心观 | 北传佛教依“五停心观”将之称为“慈心观”。然而,根据上座部佛教,修习慈心属于修止而非修观。 |
asubha-bhàvanà | 不净修习 | 不净观 | 北传佛教依“五停心观”将之称为“不净观”。然而,根据上座部佛教,修习不净业处属于修止而非修观。 |
aññhika-sa¤¤à | 白骨想 | 白骨观 | 修白骨属于不净业处之一,并不属于观。 |
| 禅坐,一座、两座 | 坐香,一枝香、两枝香 | 古代汉地禅堂在坐禅时以燃香计时,故名“坐香”,坐一座叫“一枝香”。此外,还有跑香、放香、养息香等。 |
| 禅修报告,请法 | 小参 | 北传禅门谓非时说法,名为小参。 |
vassa | 雨安居,安居 | 结夏,夏安居 | 汉传佛教以农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期 (比印度古历提早两个月),因时值汉地夏季,故称“结夏”。其时间、做法皆与上座部佛教有异。 |
vassa | 瓦萨 | 戒腊,夏腊 | 汉传佛教借世俗腊月除夕受岁为腊,故称僧尼受具足戒后之年数为“戒腊”、“夏腊”。 |
[1] 这里所指的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其中,台湾接触上座部佛教要比大陆更早。至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则比中国更早一、二十年。
[2] 五停心观:为北传说一切有部等所传的修行方法,意谓五种停止心之惑障的观法,即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界分别观和数息观。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世尊的十种德号
下一篇:上座部佛教有必要这么保守吗?
评论排行
- ·死到生——业在死亡和投生过程中的作用(0)
- ·初果圣人只剩七次人天往返。如果这七世...(0)
- ·原始佛教与现存的上座部佛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