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法 > 戒德 > 正文

佛教中学第一课—为什么持戒
2012-12-29 12:30:37   来源:   评论:0 点击: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互连网点击数:3787更新时间:2004-8-23 1.为什么持戒若无基本戒,在外世间无以安身立命;在内世间不足以使心清净调柔。如此,作为一位追寻真理、发心...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互连网    点击数:3787    更新时间:2004-8-23

1.为什么持戒
若无基本戒,在外世间无以安身立命;在内世间不足以使心清净调柔。如此,作为一位追寻真理、发心即生解脱烦恼的人士,持戒就成为首要之务。
《长部.涅磐》中云:“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由慧得解脱”。
《清净道论》云:由戒清净则心清净,由心清净则见清净,乃至于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究竟解脱。
都在说明戒对于瑜伽行者的必要。
因一颗被烦恼污染的心决定不会有通达成就定、慧的机会,正如常言“尚未作好人,谈什么觉悟”。 
《瑜伽部》云:持狗戒者或成为狗、或堕地狱,就是讲说了佛陀对于一个道外行者学修狗的行为,却希望因此解脱的邪见之呵斥。

2.关于戒之答辩
有人提出道德规范等来自于其生活的社会、历史的观点来否认道德的绝对性和永恒性,这在佛教中其实也被认为是可以的,因为佛陀和圣弟子们认为道德等是相对的和约定俗成的。于是有人因此否定戒等之遵守,认为持戒并无作用。而这又是佛陀和圣弟子们所呵责的,因为戒虽是相对的,但并非没有作用。佛教认为:只有人、天善趣有情,才有望在此生解脱。如果一个人否认戒之作用,去作与四恶趣相应的言行,这个人的心也必成为四恶趣众生之心,于是失去解脱之可能;并会由于如畜生、如鬼等心而趋向四恶趣,去领受他(或她)自己所造的悲惨果报。佛教之戒是与人、天身份相应的道德规范,它最眼前的果报是可以保证我们平静、快乐地生活于人道,最圆满的果报是可以协助我们在此生究竟解脱。因为如此种种原因,我们应该认真的持戒。

持戒是佛教修学的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佛教中学第二课—如何持戒
下一篇:九十二波逸提法(Pacittiya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