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学预备班第二课—七种清净
2012-12-29 12:30:39   来源:   评论:0 点击: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互连网点击数:3686更新时间:2004-8-23 怎么样才能成就智慧?  依靠七清净可以成就智慧,证达二种神圣的涅磐。  什么是“七清净”?  是戒清净...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互连网    点击数:3686    更新时间:2004-8-23

 

    怎么样才能成就智慧? 
  依靠七清净可以成就智慧,证达二种神圣的涅磐。 

  什么是“七清净”? 
  是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除疑清净、道非道智清净、行正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 

  什么是戒清净? 
  居士是受持五戒或八戒即得入于戒清净,出家僧众则须依奉波罗提木叉律仪戒、根律仪戒、活命遍净戒、资具依止戒获得戒清净,守持波罗提木叉律仪戒为总摄。 

  什么是心清净? 
  心清净是与近行定相共的禅定。 
  有两种传统,是培养色界、无色界禅定的传统和培养近分禅定的传统。 
  色界、无色界禅定的传统中可以根据个人根性,选择修习阿那波那禅(念住呼吸之法)、身念住不净观禅、十种遍处禅、十种不净观、四种慈悲心的梵住禅、四种无色界禅等三十种经典记载的色界以上禅法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实践是系念于这些禅法的“取相”,专注发展后能获得“似相”,并成就深刻的近分禅定,以此为基础进修就能成就色界以上的安止禅定。 
  近分禅定的传统也可以根据个人根性,选择修习八种随念禅、四界分别禅、食厌想禅等十种近分禅法之一种或多种而直接获得近分禅定。 

  什么是见清净? 
  如实而见名色(即身心)是见清净。 
  就是以心清净为基础而进行内观训练,得以区分身心之差异,明见身心无人、无我之共相。 
  什么是除疑清净? 
  把握名色之因缘,而越度了关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疑惑所建立的智是除疑清净,又名为法住智。 
  简而言之就是由内观训练洞察身与心的缘起特性——无常、苦、无我。 

  什么是道非道智清净? 
  区分了道与非道所建立的智,克服了影响内观进展的十种禅定染障是道非道智清净。 
  就是内观过程中初步的观法而开始作观者,会生起十种内观的禅定染障,即光明、智、喜、轻安、乐、胜解、策励、现起、舍、善欲。内观行者则通过观察光明、智、喜等十种的无常、苦、无我而超越此虽然胜妙但障碍解脱的染。 

  什么是行正道智见清净? 
  通过努力而到达顶点的内观和随顺智是行正道智见清净。 
  就是经历生灭随观智、坏灭随观智等直至行舍智而完整的直观无常、苦、无我,并随顺此直观智慧。 

  什么是智见清净? 
  亲证四种圣果的四道智是智见清净。这包括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的道智。 

  总而言之,七清净也就是戒律、禅定、智慧的佛教三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佛教中学预备班第一课—论藏基础必知
下一篇:佛教中学预备班第一课—论藏基础必知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