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戒的训练
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去除痛苦。而要止息痛苦,必先止息痛苦的起因----贪、嗔、痴。佛陀发现一条可以根除痛苦的实修之道,他自己照着这个方法修行,并且将它教导给众生。这条实修之道就是“八圣道”。曾经有人要求佛陀用几句简单的话来解释八圣道,于是佛陀说: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此乃觉悟者的教导。(注一)
这个解释浅显易懂,大家都同意我们应该避免有害的行为,应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是我们该如何定义何者有益?何者有害?又何者为善?何者为恶?通常当我们决定善恶的标准,所凭籍的是个人的观点、传统信仰、以及私人的喜好与偏见,结果我们所得到的定义,都是狭隘而偏颇,不能被大家所接受。佛陀不用这些狭隘的解释,他提出了一个分辨善恶好坏而可以放诸四海皆准的方法:任何行为,若会伤害他人、或是干扰到他人的安详和谐,就是不好的行为,也就是恶行;而任何可以帮助他人、令他人安详和谐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也就是善行。再进一步来说,心要达到真正的清净,不是靠宗教仪式或是道理上的分析,而是要靠自己直接体悟自身的实相,并且按部就班地拔除令苦生起的种种习气。
八圣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训练,也就是戒、定、慧三学。“戒”是道德修养的训练,戒除所有不良的言语和行为;“定”是专注力的训练,培养念念分明的能力,让我们能够主导并且控制自己的心念;“慧”是智慧,也就是培养清净的洞察力,以照见自己的实相。
持戒的重要性
任何人想修持正法都必须由持戒开始。持戒是修行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就永远无法向前迈进。我们要戒除任何伤害他人的言行举止,因为只有这样的道德修养,才能杜绝社会乱象,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但是事实上,我们之所以要持戒,是因为不良的言行举止,不仅会伤害到他人,也会伤害到我们自己。试想当一个人做了坏事-----侮辱他人、杀生、偷盗、强暴等恶行----却希望自己心中不受任何煎熬、不起任何贪爱与嗔恨,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贪爱和嗔恨生起的那一刻,不仅带来眼前的不快乐,更为未来的无边烦恼种下苦因。
佛陀说:
现在燃烧,以后也燃烧,
为恶的人身受双重苦。
现在快乐,以后也快乐,
积善之人享受双重乐。(注二)
我们不必等到死后才体验天堂与地狱,我们活着时,在自身之中就能体验得到。我们做不好的行为,就体验到贪爱与嗔恨的地狱之火;我们做好的行为,就体验到内在安详的天堂。因此我们戒除不好的言语与行为,不仅可以利益他人也可利益自己,并可避免对自己造成伤害。
持戒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们都希望能深入观察自己,培养洞察力,以照见自身的实相,这有赖一颗非常清明平静的心。一池水若是搅扰不定,就无法看清它的深处;同样地,想要往内深观,就需要一颗平静而不受干扰的心。我们一旦做了坏事,心中就会忐忑不安,失去平静。必须远离诸恶行,心才有可能变得安详,也才能够开始往内深观。
还有另一个原因说明为何持戒是必要的:实践正法的人努力不懈想要达成解脱一切苦的目标。因此他必须谨言慎行,远离所有会令旧有习性增长的行为。所有会伤害他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因贪、嗔、痴而起,随贪、嗔、痴而来的。所以只要做了任何有害众生的事,都等于在修行的道路上不进反退,阻碍了解脱道上的进展。因此,不只为了社会整体也为了每一成员的利益;不只为了个人世俗的利益,也为了要在法的道路上前进,持戒是必须的。
八圣道中有三部分是属于持戒的训练:正语、正业和正命。
正语
正当的言语
说话必须纯洁有益,纯洁要靠去除不净来达成,因此首先要了解,不净的言语是由什么组成的。不净的言语包括:(一)、说谎,也就是言过其实,或是隐瞒真相;(二)、搬弄是非;(三)、背后中伤以及诽谤他人;(四)、说话尖酸刻薄,令人痛苦不堪、且对人毫无益处;(五)、无意义的蜚短流长,浪费自己及他人的时间。只要戒除这些不净的妄语,那么所说的自然就是“正语”了。
但正语并非只有消极的意义,佛陀曾说:
修持正语的人:说话诚实坦白、正直可靠;化解争端、促进团结。以和谐为乐、以和谐为贵,舌灿莲花,制造和谐的气氛。用词柔和、悦耳、仁慈、温柔、有礼、合宜。根据事实、权衡轻重、遵循法理,在恰当的时机才开口说话。所言皆值得传颂、合时合理、谨慎恰当、振奋人心。(注三)
正业
正当的行为
行为也必须要清净。如同“正语”,我们也必须了解何者构成不清净的行为,如此才可戒除它们。不清净的行为包括了(一)杀生;(二)偷盗;(三)不当的性行为,如强暴或通奸;(四)饮酒吸毒而神思恍惚,不知道自己说了或做了什么。只要避免这四种不当的行为,所做的自然就是正当、有益的行为了。同样的,正业也不仅是一个消极概念。佛陀形容行正业的人:
干戈不兴,避免伤害任何生命;充满慈爱,为众生谋福;光明磊落,清净地过活。(注四)
戒律
对于过着世俗生活地凡夫而言,要修正语与正业的方法,就是持守五戒,也就是(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妄语、(五)戒酒、戒除麻醉品。五戒是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任何想修持正法的人都应该遵循。
在一生中,有时有机会把俗务暂置一旁,或许有几天,或许只有一天,来专心净化内心,寻求解脱。这段时间是慎重修持正法的好时机,因此言行上必须比日常生活中更为小心谨慎。要注意避免任何会干扰净化内心的行为。所以这时要遵守八戒,包括基本的五戒。五戒的“戒邪淫”,由不可从事不当的性行为,改为不可从事任何性行为(戒淫)。再加上三戒:戒除不当时间的吃食(亦即要过午不食);戒除感官的享受及身体外表的装饰;戒除使用华丽的床铺。戒淫及增加的戒律是为了促成往内深观所需的平静与警觉,有助于心不受外界的干扰。在密集修习正法的课程中才需守八戒,课程结束,在家可以用五戒做为行为的准则。
至于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有十戒要遵守。十戒包括上述的八戒,将第七戒分成两戒,再加上一戒:戒除收钱。在此期间必须完全接受信众供应,才能全心净化内心,以利己利人。
持戒,不论是五戒、八戒或十戒,并非空洞的传统规定。“戒”的字义就是“增强训练的步骤”,是确保正语和正业,不伤人伤己的实际方法。
正命
正当的谋生
每个人都应该有正当的谋生方法。“正命”有两个依据的标准。首先,谋生的方法不可以触犯五戒,因为犯了五戒的行为,很明显地会给他人带来伤害;更进一步来说,谋生的方法也不可以促使他人犯五戒,因为这么一来,也同样会给他人带来伤害。无论直接或间接,我们的谋生方法都不该伤害到众生。因此任何牵涉到杀戮的行业,无论是杀人或动物,毫无疑问地,绝对不是正命。然而,即使杀生的事他人所为,自己只是处理贩卖被屠宰的动物,及其皮毛、骨、肉等,这仍旧不是正命,因为如此一来,等于是靠他人的错误行为来谋生。卖酒或贩毒是可以赚大钱,但是这等于鼓励他人酗酒、吸毒,即使自己本身不喝酒、不吸毒,仍旧会伤害到他人;开设赌场是可以获得暴利,但是所有去赌搏的人,都是在伤害自己;贩卖有毒药剂、军火武器、炸药、炸弹、飞弹等也许是一本万利,但它却破坏了和平,陷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这些行业都不是正命。
同样地,即使所做的工作不会真正伤害他人,但却心存恶念,希望别人受到伤害,那也绝对不是正命。一心希望来场瘟疫以赚大钱的医生,和一个期待饥荒带来好生意的商人,这种心态下的谋生方式就不能称为“正命”。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所以我们要努力工作、服务人群,尽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同时,因为我们努力的付出,使我们能够获得一些实质的回报,用以维持生活。即使是出家人,也有他该做的工作,以得到人们的布施:就是努力地净化他的内心,以求自度度人。如果靠欺骗、施展神通、或是谎称已达到某种境界等,来摆布他人,就不是正命了。
我们工作所得的报酬,是用来维持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若是行有余力,至少应将其中一部分回馈社会,为众生谋福利。所以只要从事的行业,是为了在社会上做一个有用的人,以维持生计、同时帮助众人,那么这份工作就称得上是“正命”。
在内观课程中持戒
每个人要正语、正业和正命,因为利己又利他。内观课程中,提供了持戒的机会。这段期间,大家都在密集实践正法,因此所有旧学员都要遵守八戒。不过,对于初次上课或身体不适的人,有个宽容:他们可有简单的晚餐。因此,这些人只算是守五戒,虽然在其他方面,他们实际是守八戒。
除了持戒,所有的学员必须宣誓禁语,直到课程的最后一天。他们可以跟老师或事务长报告,但不可与其他学员讲话。如此,可将分心减到最少;大家可以生活在一起而不会互相干扰。在这安详、平静又平和的气氛中,才可能从事精细的往内深观。
内观者为了往内深观,他们的食宿由旧学员所布施,这些费用是别人捐献的。因此,在课程中他们多多少少像真正的出家人一般,靠他人的施舍过活。为了自己也为他人的好处,要尽全力用功,内观者在内观课程中就过着正命的生活。
持戒是正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持戒,在法的道路上不会有进展,因为心会太过激动、焦躁而无法探索内在实相。有些人说无需持戒也可能修养心性;无论他们怎么做,这些人并非遵守佛陀的教导。不持戒,有时可能体验到忘形恍惚的各种状态,并认为这是灵修的成就,那就错了。不持戒,我们绝不能离苦得解脱,也不能体验最终的真理实相。
问题与回答
问:坚持正当的行为,算不算是执着呢?
答:不是;主要尽你的能力去做,了解到结果不是你所能控制的。尽你所能,但将结果顺其自然、留给正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问:那就是说,愿意尝试错误啰?
答:如果你做错了,接受它,下次不要重复同样的错误。如果又失败了,你笑一笑,再试试别的方法。如果你能在面对失败时,一笑置之,并不执着。但如果失败使你沮丧忧伤,成功让你得意忘形,你就是执着。
问:那么说来正当的行为,只是你所做的努力,并不是结果?
答:不是结果。如果你的行为是好的,结果自然就会是好的。正法自会处理结果的事。我们没有能力去选择结果,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只要尽你的能力去做就对了。
问:无心意外地伤害了他人,也算是不好地行为吗?
答:不算。必须是蓄意害人且造成伤害,这样才算是构成不好的行为。守戒不应该太极端,否则既不实际也没有好处。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你不留意自己的行为,以致于不断对他人造成伤害,然后你又以无心为藉口,来原谅自己,这种做法也是同样危险。正法教导我们要念念分明。
问:正当与不正当的性行为之间有何不同?问题是不是出于自愿与否?
答:不是的。在一般人的生活当中,性是有其恰当的地位,不应该强制去压抑它,因为强迫性的禁欲,会制造紧张,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更多的困难。但是,如果你放纵性欲;只要激情生起就放任自己与任何人发生性行为,那你永远无法从激情中解脱出来。要避免这两种同样危险的极端,正法提供了一条中庸之道,夫妇间维持健康的性行为并不妨碍心灵的修养。如果你的伴侣也是内观者,任何时候情欲生起,双方可以好好观察(自身的感受),这样既不压抑也不放纵,藉由观察,你会很容易从情欲中解脱。偶尔夫妇之间仍会有性行为,但是慢慢地会发展到某个阶段,性行为已不具任何意义了。这是自然的不淫阶段,心中没有一丝一毫情欲念头的生起。不淫所带来的喜悦会远超过性欲的满足。内观者会经常觉得满足与和谐,我们必须去学习体验这种真正的快乐。
问:在西方有许多人认为,成年的男女双方,在彼此同意之下,是可以发生性行为的。
答:这种观点与正法是背道而驰的。和许多人发生性行为会不断增加自己的情欲,也就是增加自己的烦恼。你必须忠于你的伴侣或者洁身自爱(不淫)。
问:是否可以藉用药物来帮助体验某种意识、某种不同的境界?
答:有些学生告诉我使用药物的经验与禅坐的经验相类似。无论是否真的如此,以药物引导而得到的体验是一种对外在媒介的依赖。正法教导你做自己的主人,使你能依自由意愿随时体验实相。另一个很大的差异是,使用药物后会丧失心智的平衡而伤害自己。依正法来体验真理,会使内观者内心更平衡,不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问:第五戒是戒绝饮酒及使用麻醉品或是戒绝因饮酒及使用麻醉品而丧失心智?毕竟适量饮酒,不喝得酩酊大醉,似非没有特别的害处。你认为连喝一杯酒也算破戒吗?
答:即使是饮少量酒,最后也会发展成对酒精的贪著。不知不觉中,已走向上瘾的第一步;这样对你和他人都是一种伤害。每个上瘾的人都是从只喝一杯开始。为什么要踏上痛苦的第一步呢?如果你很认真地修行后,某天在无意间或在社交聚会时喝了一点酒,你会发现那一天的内观效果不好,。法与饮酒及吸食麻醉品是不能并行的。如果你真心想修行有成,就必须远离所有麻醉品(酒或迷幻药等),这是无数修行者的经验之谈。西方人对不邪淫和不饮酒这两条戒律特别需要了解。
问:人们常说:“主要感觉好那就准没错。”
答: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真相。当你因憎恨而行动,你自然会觉察到心中的焦虑、烦乱。当你因贪爱而行动,心的表面虽然显得愉悦,但内心深处仍有焦虑。你的愉悦是出于无知。如果你知道这样的行为会造成多大的伤害,自然你就不会这么做了。
问:肉食算不算是犯戒?
答:不算,除非是你自己亲手宰杀。如果菜肴中恰好有肉食,而你享受其滋味就像你享受其他的食物,这样并没有犯戒。但由于肉食,你间接鼓励他人犯戒杀生。并且在较细微一点的层面来说,肉食会造成对你自己的伤害,因为动物时时刻刻生起贪嗔,却没有能力自我观察、净化其心。它们的肢体组织充斥着贪嗔。当你吃肉食时,你就会吃进这些。内观就是为了要根除贪嗔,所以避免吃这类的食物是有益的。
问:这就是课程中只提供素食的原因吗?
答:是的,因为这样对内观者最有益。
问:日常生活中吃素吗?
答:那是有益的。
问:就内观者而言,赚钱怎能算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呢?
答:如果你修行正法,即使没赚钱,也会快乐。如果你赚了钱但不修行正法,你还是不会快乐的。法比赚钱重要。人生于世,必须自食其力,必须诚实而努力地工作赚钱,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应该依法而行。
问:如果你的工作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影响,如果你所做的可能伤害他人,这样算不算是不好的谋生方式?
答:那要看你的用意如何。如果只是一味想赚钱,如果你想:“只要我能赚钱,就算伤害到别人我也不在乎”,这就是错误的谋生方式。如果你服务他人,却不料有人受到伤害,那就不是你的错了。
问;我公司的许多产品中,有一种仪器是用来收集原子爆炸的数据。他们要求我参与此工作,但我隐隐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
答:如果有些东西只被用来害人,你当然不该参与其中。但如果它有正反两面的用途,你就不需要为别人如何使用它而负责。应该心存善念而工作,相信别人会将你的工作成果用来造福人群,这样就没有错了。
问:你对和平主义的看法如何?
答:如果你所谓的和平主义是面对侵略时,却不采取行动,当然那是不对的。正法教导我们是要积极行动,要面对现实。
问:采取像印度圣雄甘地或美国民权领袖金恩博士所用的消极抵抗的方式,你觉得如何呢
答:那要视情况而定。如果侵略者除了武力以外无法以其他方式沟通,那武力是必须的,但应随时保持心的平衡。否则应使用消极对抗,但不是出于畏惧,而是出于道德勇气。这就是正法的方法,也是甘地先生的。赤手空拳面对武装敌人的进犯是需要勇气的,这样做是要有随时受死的准备。人难免一死,差别在于是心怀畏惧而死或是勇敢受死。了解正法的人就不会心怀畏惧而死,(宁可勇敢地受死,不愿胆怯逃跑。)甘地先生曾告诉他的追随者,面对凶残的敌人时,让伤痕留在胸前,而不是背上,他之所以成功是心中有法。
问:你自己说过,没有遵守戒律,仍可以有好的禅坐经验。那么一直强调道德的行为岂不是教条化、僵化的做法?
答:我曾经看过不少学生,无视戒律存在,因而在修行路上毫无进展。多年来他们可能上过许多课程,也有一些美好的经验,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完全没有改变,仍然烦躁不安,病苦不已,因为他们只是把内观当游戏在玩。就像玩其他游戏一样。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失败者。真正想透过正法来改变自己生命的人一定要谨慎地守戒。
故事:医生的处方
有一个病人到医生处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一张处方笺给他。这个人对这位医生非常有信心。他回家后,在祈祷室供上了医师漂亮的相片、雕像,然后他坐下,对相片、雕像致敬:他叩拜了三次,并供上鲜花与香料。然后拿出医生写的处方笺,很供敬地念诵:“早上两颗,下午两颗,晚上两颗”。因为他对那位医生非常崇拜,所以他从早到晚,都在念诵医生的处方,结果这张处方笺对他的病情的减少一点帮助也没有。
后来这个人决定要多了解这张处方笺,于是他跑去问医生:“为什么你要开这些药呢?这些药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这位医生很有智慧,所以他解释道:“请看,这是你生的病,这是你的病因,如果你服下了我开的药,它就能根除你的病;如果病因根除了,你的病自然也就痊愈了。”这个人想:“哦,太好了!我的医生多么聪明啊!他的药方多么有效啊!”这个人回家后开始跟他的邻居和认识的人争论:“我的医生是最好的医生!其他的医生都一无是处!”但他到底从这争辩之中获得什么呢?他可能一辈子都在替他的医生争辩,但是这对他一点帮助也没有。只有当他服了这药以后,他才会从他的疾病中解脱,只有到那个时候,医生的药才对他有所帮助。
每个解脱的人,就像医生一样,出于慈悲,他会给予药方,告诉人们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如果人们只是盲目地信仰这个人,就把处方变成了经文来念诵,然后开始与其他不同宗派的人争辩,辩称他的宗教创始人的教导才是最好的,但是却没有愿意花功夫去实践那些教导,去服用医生的药方以根除疾病。
如果对医生的信心能鼓励病人依从医生的意见,那么这信心就是有用的。如果了解处方的作用能鼓励病人服药,那么这种了解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没有真正去服药,就不可能有痊愈。你必须把药吃下去才行。
相关热词搜索:
评论排行
- ·死到生——业在死亡和投生过程中的作用(0)
- ·初果圣人只剩七次人天往返。如果这七世...(0)
- ·原始佛教与现存的上座部佛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