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法语 八月
2012-12-29 15:42:09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八月  八月一日  我是一个真正的婆罗门,乐于助人,纯净廉洁,正在度最后一世,是一个无上的内外科医师。你们是我真正的子女,由我的口而生,由佛法而生,由佛法而造。是我精神上,而非物质上的继承人。...

  八月

  八月一日

  我是一个真正的婆罗门,乐于助人,纯净廉洁,正在度最后一世,是一个无上的内外科医师。你们是我真正的子女,由我的口而生,由佛法而生,由佛法而造。是我精神上,而非物质上的继承人。

  八月二日

  有六种顾虑周到的行为。那六种?即不论在公开场合或在私底下,都以慈爱的行为对待在圣洁生活中的同修。不论在公开场合或在私底下,都以慈爱的语言对待在圣洁生活中的同修。不论在公开场合或在私底下,都以慈爱的心念对待在圣洁生活中的同修。通过正当方法取得之物,即使仅是报废之物也应该无私地和圣洁生活中的同修分享。再者,应具备完整、无缺点、无瑕疵、无污垢、能带来自由,有助于禅定的德行,以便与同修们和睦共处。最后,应培育能拯救及引导一个人做出断除烦恼的行为的正见,以这正见与同修相处。这些就是顾虑周到的六种行为。

  八月三日

  佛陀有如一个坚定、能防护畏怕者的人,佛法有如对抗畏怕的防护,僧团有如找到防护之人。

  佛陀有如一位安慰者,佛法有如安慰物,僧团有如得到安慰之人。

  佛陀有如真正的好友,佛法有如有益的劝导,僧团有如听了劝导而达成愿望的人。

  八月四日

  一个不能自我抑制、管束、消除欲望的人,不可能去抑制、管束及消除他人的欲望。但是,一个能自我抑制、管束、消除欲望的人,可以促使他人如此做。

  八月五日

  很久以前,在舍卫国住了一位国王。他下旨说:‘我的好仆人,去把舍卫国中所有天生眼瞎的人召聚在一处。’‘好的,陛下。’仆人回答并尊旨照办。办妥后,国王又说:‘我的好仆人,给这群瞎子观看一头象。’‘好的,陛下。’那人应了并尊旨照办。他把各个瞎子引到大象的头、耳、牙、鼻子、脚、臀、尾巴、尾巴末端等等各个不同部位,过后对他们说:‘这就是象了。’办妥后,那人禀告国王说:‘陛下,象已被引到众瞎子身前,您下旨吧!’于是国王走到每个瞎子身边,一一问道:‘嗨,瞎子!你见到大象了吧!’瞎子们应道:‘见到了,陛下。’国王又问:‘那请告诉我象的样子。’站在象头部位的瞎子说:‘象有如一个锅。’,站在象耳部位的瞎子说:‘象有如用以扬去米糠的簸箕。’,站在象牙部位的瞎子说象有如犁铲,站在鼻子部位的说象有如犁柱,在象脚部位的说象有如房柱,在背部的说象有如臼子,在尾部的说象有如一根杵,在尾巴末端的说象有如一支扫帚。接著,他们开始争吵,一面吵,一面喊:‘象不是这个样子的!’‘是这样子的!’最后,他们竟互相打了起来。国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

  ‘同样的,外道的流浪汉也都瞎了眼,看不清、分不清善恶,分不清何者是佛法,何者不是。他们的愚痴导致他们好争辩、好吵架及好争执,都各自坚持自己是对的。’

  接著,清楚了解这现象的世尊,说了这首偈:

  自称沙门和婆罗门,

  却不断执著与争论;

  坚持己见而相争吵,

  只看见事物的一面。

  八月六日

  木匠或他的学徒能看见工具因为手指的触摸而日益磨损,可是他未必知道工具今日磨损了多少,昨日磨损了多少,在另一段时间内又会磨损多少。同样的,全心修习禅定的人无法得知今日断除了多少烦恼,昨日断除了多少烦恼,另一段时间又断除了多少烦恼。他只知道烦恼不断地被消除掉。

  八月七日

  修习慈爱、增长慈爱、扩大慈爱、使慈爱成为一切的媒介物与基础、坚持保有慈心、使慈爱成为习惯、使慈爱巩固。通过如此修习而达到的心念解脱,会有十一种好处。那十一种?即睡著时与清醒时都很安乐、不做恶梦、为人与非人者所喜爱、受天神保佑、不为火、毒药、刀剑所伤害、心念容易集中、肤色晶莹。临终时头脑清醒、即使没有进一步修持,他至少在来世能上升色界天。

  八月八日

  心念得到解脱的人,不和他人辩论,也不和他人起争执。他应用世间常用的词语,却不执著于它们。

  八月九日

  ‘至善的乔达摩,我持著这样的立场与观点,如果有人说出他所看、所听、所感觉的,那他可以放心说道:“这是我所看到的,这是我所听到的,这是我所感觉到的。他这样做是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的。”’

  ‘婆罗门,我本身并没有说一个人应把他所见、所听、所感觉的说出来。我也没有说不可说出这些来。如果一个人说了会导致不利的境况发生,那他就不应该说。如果说了能引发好的境况发生,那他就应该把所见、所听、所感觉及所了解的说出来。’

  八月十日

  有一次,盘咖拉(Pancaks)的比丘毗沙卡(Visakha)正在会场说法。当夜幕低垂时,世尊从静坐中起立,走入会场中,坐在为他设置的座位上,问道:‘是谁在说法,说得如此之好?’

  ‘世尊,是毗沙卡比丘。’

  过后,世尊对毗沙卡比丘说:‘说得好!毗沙卡,说得好!你以文雅、清楚、不粗俗、明显、可理解与不偏袒的语言为僧众解说佛法,使他们得到提升、觉悟与激发。’

  接著,世尊说了这首偈:

  若他不出声,别人不会知晓他,

  那他只是混在众人中之智者。

  若他开口并教导那超越生死,

  别人便会知晓他。

  故,让他点燃佛法之光,

  让他高举智者之旗帜,

  智者以启发性演说为其旗帜,

  佛法就是智者之旗帜。

  八月十一日

  我已传授了全部的佛法,一个人只要了解佛法中的四行偈言,并把它应用在生活中,那他可以称得上是博学、是熟记佛法的人。

  八月十二日

  当世尊住在桥赏弥(Kosambi)城的佝斯达园(Ghosita Park)时,优陀夷尊者正在为围绕于他身边的居士说法。刚巧阿难看见了,就去告知世尊。世尊说:‘阿难,要为他人说法的确不容易。在为他人说法时,应先确定五件事。那五件?说法时,想著:我将依层次逐渐由简入繁地讲说,我将以那目标为说法的题材,我以慈爱之心说法,我不为求取利益而说法,我的说法不会为自己或他人带来灾害。阿难,要为他人说法的确不容易。所以在为他人说法时,应先确定这五件事。’

  八月十三日

  遇到有人当面辱骂你,以拳头击打你,以土块丢你,以木棍打你或以利剑袭击你时,你应把世间的一切欲望与顾虑抛开,并且这样训练自己:‘我的心将不动摇,我将不说恶语,我将以没有嗔恨的仁慈心悲悯他人,为他人的利益著想。’你应如此训练自己。

  八月十四日

  应该如此训练自己,想著:‘我应时时刻刻学习世尊那高深、渊博、卓越的教诲。’你应如此训练自己。

  八月十五日

  流浪者波达利耶(Potaliya)来拜访世尊,恭敬地向他问安,然后坐在一旁。世尊对他说:‘波达利耶,世上有四种人。那四种?一种人在恰当的时刻批评该批评的,说出了事实与正确的,但却不称赞该称赞的。另一种人在恰当的时刻称赞该称赞的,说出事实与正确的,但却不批评该批评的。再有一种人既不批评该批评的,也不称赞该称赞的。最后一种人在恰当的时刻批评了该批评的,称赞该称赞的,说出事实与正确的。这四种人之中,你以为那一种人最可敬与最难得?’

  ‘至善的乔达摩,我认为既不批评该批评的,也不称赞该称赞的人是最可敬与最难得的。因为他对一切毫不在乎,所以可敬。’

  ‘我却认为在恰当的时刻批评该批评的,称赞该称赞的,说出事实与正确的事物之人才是最至上的。为甚么呢?因为他掌握了恰当时刻,所以可敬。’

  八月十六日

  有如恒河朝东方奔流,一个培育与修持八正道的人朝向涅槃奔流。

  八月十七日

  ‘我告诉你:若让一个聪明、诚恳、老实、率直的人到我跟前来,我将会教他佛法。如果他能依法修持,在七年之内,凭著所学知识与观察力,足以证得年轻人出家所想得到的。别说是七年,在七天内他也能办到。’

  ‘你或许会想:“沙门乔达摩这样说不外是为了招收弟子”。但是,这想法并不对。你现在的导师可以继续做你的导师。你或许会想:“他要我们抛开我们的戒律。”但是这想法并不对,你可以继续守你的戒律。你或许会想:“他要我们放弃现在的生活方式。”但是,这想法并不对,你可以继续保留现在的生活方式。你或许会想:“他要我们修习那些我们宗教所认为是错的,或是不去修习那些我们宗教所认为是对的。”但是,这想法并不对。你可以继续修习你的宗教所认为是对的,避开那些你的宗教所认为是错的。但是,世上有些未被抛掉的、沾上污点的无益之物、导致轮回之物、令人恐惧之物、在将来会产生痛苦之物、与生、老、死有关连之物。我正是为了使人抛开这些东西而教导佛法。如果你修行正确,这些污点会被去除,而导向纯净之物将会增长、发展。在此生中,你能凭著自己的知识与观察力证得圆满的智慧,并且坚守著它。’

  八月十八日

  世人所期望发生的,

  往往与事实不同,

  于是失望产生了。

  世事便是如此运作。

  八月十九日

  世上有三种病人。那三种?

  有一种病人即使获得妥当的饮食、医药与照顾,也不能复原。

  另有一种病人不论有没有获得妥当的饮食、医药与照顾,都会复原。

  再有一种病人只有在获得妥当的饮食、医药与照顾的情况之下,才能复原。

  妥当的饮食、医药与照顾是为第三种人而开的药方,但是其他两种病人也应受到照顾。

  世上有三种人可以和这三种病人相比拟。那三种?

  有一种人不论有没有机会见到如来,学习佛法与修持戒律,都不会修行善业。

  另一种人不论有没有机会见到如来、学习佛法与修持戒律,都会行善业。

  再有一种人只有在见到如来、学习佛法与修持戒律的情况下才会行善业。

  佛法是为了最后一种人而宣说的,但是佛法也应传授给另两种人。

  八月二十日

  一个人应如何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呢?他应先克制自己的贪、嗔、痴,然后鼓励他人效仿。

  八月廿一日

  某五个因素使一个人的礼物达到尽善尽美。那五种?赠送者以恭敬之心赠送、以关切之心赠送、亲手赠送、以善好之物赠送、赠送时有考虑到后果。

  八月廿二日

  阿难尊者来到屋前,依靠在门柱上哭泣,说道:‘我还只是一个学习者,还必须致力以臻完美,可是对我那么慈悲的老师却要入寂了。’

  此刻,世尊正在问众僧:‘阿难在那里?’

  众僧把实情说出来,世尊听了,说道:‘去吧!比丘,去告诉阿难说:“阿难友,世尊叫你。”’

  当阿难到来时,世尊说道:‘够了!阿难,别哭了!我过去不是有教导你们吗?所爱的必定有散失的时候,有生、有形成、有会合,必定有别离与瓦解,这又怎么可能有例外的呢?长久以来,你和蔼亲切、全心全意地服侍如来,你以慈爱的身、口、意服侍如来,你已积了大善德。你现在应该全力精进,不久之后,你也能摆脱烦恼的束缚。’

  八月廿三日

  ‘若有人批评我、佛法或僧众时,你们不能因此生气、愤恨与烦乱。因为生气、愤恨与烦乱会妨碍你,使你无法分辨他们的言论是否正确、你们能分得清吗?’

  ‘不能,世尊。’

  ‘那么,当别人批评我、佛法或僧众时,你们应向他们解释何者是不正确的,说道:“那是不正确的,不是我们的道路,我们不这么做。”同样的,若有人赞美我、佛法或僧众时,你们也不能因此而欣喜、欢乐或自负。因为欣喜、欢乐或自负会妨碍你辨明真相。因此,当他们称赞我、佛法或僧众时,你们应向他们解释何者是正确的,说道:“这是正确的,是我们的道路,是我们的作为。”’

  八月廿四日

  人若有所不满,苦恼便随之而来,使你不论在行走、站立、坐著或躺著,都不会感到快乐或喜悦,不论你去到森林里、树根下、孤独处、旷野中或僧众之中,也找不到快乐或喜悦。

  人若能知足,不论你在行走、站立、坐著或躺著,都会感到快乐与喜悦;不论你去到森林里、树根下、孤独处、旷野中或僧众之中,都能找到快乐与喜悦。

  八月廿五日

  释迦族的摩诃南摩(Mah"n"ma)来见世尊,说道:‘迦毗罗城非常富裕、繁荣、人口众多又稠密。傍晚时分,我供奉了世尊或众僧之后,便入城,一定会遇到象队、马群、战车、货车与人群,浩浩荡荡地川行街上。在这时候,我原本念住佛、法、僧的心完全溃散迷失了。于是,我想:“如果我在此刻死去,我的命运将如何?我将往生何处呢?”’

  ‘不必畏惧!摩诃南摩,不必畏惧!你将得善终。对于一个长期修习信心、德行、学识、舍弃与智慧的人,纵使由四大会合之身,被飞禽走兽所吞食,但是长久修习信心、德行、学识、舍弃与智慧的心会展翅高飞,会证得那至上的。有如一个人把一壶酥油倒入深渊之中,假设那壶破了,碎片因而沉入渊底,然而酥油依然浮于水面。同样的,摩诃南摩,你的心已长久修习信心、德行、学识、舍弃与智慧,因此,不必畏惧,你将得善终,你将得善终!’

  八月廿六日

  一只氋必定会在身上涂满解药之后,才去接近与捕捉毒蛇。同样的,积极修习禅定的人,在面对这个充满愤怒、憎恨、敌意、争吵、争辩与纠纷的世间之时,必需先在身上敷搽慈爱的良药。

  八月廿七日

  世间上有四种人。那四种?第一种人只有浅薄的学识,但又不能从中得利。另一种人有浅薄的学识,又能从中得利。再有一种人有渊博的学识,却不能从中得利,还有一种人则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能从中得利。

  为甚么那种学识浅博的人,不能从所学中得利呢?因为这种人所学的经文很少,又不能理解其中的文句与字义,也不能依法修习。为甚么另一种学识浅薄的人又能从所学之中得利呢?因为这种人对经文的学习虽少,却能理解所学部份的文句与字义,并且能依法修习。为甚么那种学识渊博的人,不能从所学之中得利呢?因为这种人对经文的学习虽很广博,但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文句与字义,也不能依法修习。最后,为甚么另一种学识渊博的人能从所学之中得利呢?因为这种人对经文的学习很广博,又能理解其中的文句与字义,并且依法修习。

  八月廿八日

  峇喇乏惹(Bharadvaja)问世尊:‘至善的乔达摩,甚么事物对证悟真理大有帮助?我们要向您询问有关对证悟真理大有帮助的事物。’

  ‘峇喇乏惹,勤奋对证悟真理大有帮助。一个人如果不勤奋,便不能证悟真理,如果勤奋,则一定能证悟真理。’

  ‘甚么东西对勤奋大有帮助呢?’

  ‘衡量事物的轻重对勤奋大有帮助。一个人如果没有衡量事物的轻重,便不会勤奋;如果有衡量事物的轻重,他便会勤奋。’

  ‘甚么东西对衡量事物大有帮助?’

  ‘尽力对衡量事物大有帮助。一个人如果不尽力,便不会衡量事物的轻重;如果肯尽力,便能衡量事物的轻重。’

  ‘甚么东西对尽力大有帮助?’

  ‘欲望对尽力大有帮助。一个人如果没有欲望,便不会尽力;如果有欲望,便会尽力。’

  ‘甚么东西对激发欲望大有帮助?’

  ‘赞成某件事物对激发欲望大有帮助。一个人如果不赞成某件事物,便不会对它产生欲望;如果赞成某件事物,便会对它产生欲望。’

  ‘甚么东西对赞成某事物大有帮助?’

  ‘测量事物的意义对赞成某事物大有帮助。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测量某事物的意义,就不会赞同该事物;如果有测量某事物的意义,就会赞同该事物。’

  ‘甚么东西对测量事物的意义大有帮助?’

  ‘牢记佛法对测量事物的意义大有帮助。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能牢记佛法,便不能测量事物的意义;如果能牢记佛法,便能测量事物的意义。’

  ‘甚么东西对牢记佛法大有帮助?’

  ‘听闻佛法对牢记佛法大有帮助。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听闻佛法,便不能牢记佛法;如果有听闻佛法,便能牢记佛法。’

  ‘甚么东西对听闻佛法大有帮助?’

  ‘张开耳朵对听闻佛法大有帮助。因为一个人如果不张开耳朵,便不能听闻佛法;如果有张开耳朵便能听闻佛法。’

  ‘甚么东西对张开耳朵大有帮助呢?’

  ‘接近对张开耳朵大有帮助。因为一个人如果不接近,便不能张大耳朵去听闻佛法,如果接近,便能张大耳朵去听闻佛法。’

  ‘甚么东西对接近大有帮助?’

  ‘拜访对接近大有帮助。因为一个人如果不去拜访,他便不能接近;如果有去拜访,便能接近。’

  ‘甚么东西对拜访大有帮助?’

  ‘信心对拜访大有帮助。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心,他便不会去拜访;如果有信心,便会去拜访。’

  八月廿九日

  世尊问罗希可(Lohicca):‘你是不是做如此分析:“如果一个沙门或婆罗门发现了某一妙法,他不应将此法传授给别人,因为一个人怎么可能造福他人呢?这样做有如一个人刚断除了旧的束缚,又被新的束缚所困。这是置根在执著的恶业,因为一个人能替他人做些甚么呢?”’

  ‘是的,尊敬的乔达摩,我的确如此分析。’

  ‘罗希可,你住在莎拉峇地卡(Salavatika)城中,如果有人说:“婆罗门罗希可应享得莎拉峇地卡城的全部的收入与产物,不必与他人分享。”说这话的人对你的租户而言是不是一种威胁?你认为如何?’

  ‘是的,尊敬的乔达摩。’

  ‘他如此做,有没有替其他人的福利著想呢?’

  ‘他没有。’

  ‘既然不为他们的福利著想,那他的心里对他们是充满慈爱或嗔恨呢?’

  ‘充满嗔恨,尊敬的乔达摩。’

  ‘一个心里充满著嗔恨的人持的是邪见或正见?’

  ‘是邪见。’

  ‘一个人如果持著邪见,依我说,他的果报只有两个—往生在地狱或投生为畜生。’

  八月三十日

  翅舍·憍答弥(Kisa Gotami)怀了孕并于十个月后产下一子。可是这个孩子在刚学会走路时就夭折了。翅舍·憍达弥未曾体验过死亡的真相,当众人要把孩子的尸体移去焚化时,她加以阻止,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要去为孩子找救药。’

  于是她抱著孩子沿问挨户地哀求:‘你知道治疗我孩子的方法吗?’

  每个人都对她说:‘妇人,你必是想救孩子想疯了!’

  她并不放弃,想著:‘我一定能找到懂得解救我的孩子的人。’

  有一个智者看见这情况,心里想:‘我一定要帮助她。’于是对她说:‘妇人呀!我不知道是否有解药可救你的孩子。不过,我认识一个懂得解救之人。’

  ‘长者,他是谁?’

  ‘妇人,世尊知道,去问他吧!’

  听后,妇人来找世尊,向他敬礼,并站在一旁问道:‘世尊,人人都说您知道治疗我孩子的方法,是真的吗?’

  ‘是,我知道。’

  ‘那我需要甚么呢?’

  ‘一些芥子。’

  ‘我能找到它。但是,世尊,我要到谁的家去找呢?’

  ‘去向一个未曾有子女或任何人过世的家庭要几粒吧!’

  ‘太好了!长者。’翅舍·憍答弥回答。她向世尊敬礼,然后抱著孩子到村子里沿门挨户地询问。她停在第一间屋子前,问道:

  ‘你有芥子吗?他们说芥子能治疗我的孩子。’

  屋主进去拿了一些芥子给她。翅舍·憍答弥接著又问:‘朋友,您家里曾有儿子、女儿死去吗?’

  ‘妇人,你在问甚么?这家中死去的人比活著的人多。’

  ‘那请您拿回这芥子吧,它们并不能治好我的孩子。’

  她说著便把芥子退还。她就这样沿门挨户地询问,始终找不到所要的芥子。她想著:‘噢!这的确是一件难办之事呀,我以为只有我丧失了孩子,却原来每个村子中,死亡的人比活著的人多呀!’当她这样思考时,本来颤抖的心也就平静了。

  八月卅一日

  即使被卑鄙的罪犯们用一把有两个手柄的锯子,把你的肢体锯断时,你若心里怀著嗔恨,就不能算是在修习我的教诲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佛陀法语 九月
下一篇:佛陀法语 七月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