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佛经选集一 1-2 《念住经》
2012-12-29 14:53:33   来源:   评论:0 点击:

1-2 《念住经》前言1. 如是我闻:2. 一时,世尊在拘楼国剑磨瑟昙城,与拘楼人住。 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 彼等比丘应诺世尊曰:「世尊!」 世尊乃如是言:3. 诸比丘!为净众生、为度愁叹、...
1-2 《念住经》
前言
1.    如是我闻:
2.    一时,世尊在拘楼国剑磨瑟昙城,与拘楼人住。
    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
    彼等比丘应诺世尊曰:「世尊!」
    世尊乃如是言:
3.    诸比丘!为净众生、为度愁叹、为灭苦忧、为得真谛、为证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住。
4.    云何为四念住?
    诸比丘!于此,比丘于身观身而住,精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于受观受而住,精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于心观心而住,精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于法观法而住,精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甲. 观身
一. 觉知呼吸
5.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身观身而住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往赴森林,或往树下,或住空屋,盘腿而坐,端正身体,系念在前。彼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
    彼长入息,了知:『我长入息。』
    或长出息,了知:『我长出息。』
    或短入息,了知:『我短入息。』
    或短出息,了知:『我短出息。』
    『我学觉了全身而入息。』
    『我学觉了全身而出息。』
    『我学寂止身行而入息。』
    『我学寂止身行而出息。』
6.    诸比丘!恰如熟练之木匠或木匠之弟子,或长拉锯,了知:『我长拉锯。』或短拉锯,了知:『我短拉锯。』
    诸比丘!比丘如是:
    长入息,了知:『我长入息。』
    或长出息,了知:『我长出息。』
    或短入息,了知:『我短入息。』
    或短出息,了知:『我短出息。』
    『我学觉了全身而入息。』
    『我学觉了全身而出息。』
    『我学寂止身行而入息。』
    『我学寂止身行而出息。』
7.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
    于外身,观身而住;
    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
    或于身,观生法而住;
    于身,观灭法而住;
    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身」,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二. 身体姿势
8a.    复次,诸比丘!
    比丘于行时,了知:『我在行。』
    于住时,了知:『我在住。』
    于坐时,了知:『我在坐。』
    于卧时,了知:『我在卧。』
    此身置于如何之状态,亦如其状态而了知之。
8b.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
    于外身,观身而住;
    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
    或于身,观生法而住;
    于身,观灭法而住;
    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身」,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三. 正知
9a.    复次,诸比丘!
    比丘不论行往归来,正知而作;
    彼观前顾后,正知而作;
    彼屈身伸身,正知而作;
    彼搭衣持钵,正知而作;
    彼食、饮、咀嚼、尝味,正知而作;
    彼大小便利,    正知而作;
    彼行、住、坐、卧、醒、语、默,亦正知而作。
9b.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
    于外身,观身而住;
    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
    或于身,观生法而住;
    于身,观灭法而住;
    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身」,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四. 思惟察不净
10.    复次,诸比丘!
    比丘于皮所覆,充满种种不净物之此身,观察此身,上至头发,下至跖底,了知:
    『于此身有发、毛、爪、齿、皮,
    肉、筋、骨、髓、肾,
    心、肝、肋膜、脾、肺,
    肠、肠膜、胃中物、屎、脑,
    胆汁、痰、脓、血、汗、脂肪,
    泪、油、唾、涕、关节液、尿。』
11.    诸比丘!犹如两口之袋,填进种种谷物,即:稻、粳、绿豆、豌豆、胡麻、糙米,具眼者开解之,观察出:
    『此是稻、此是粳、此是绿豆、此是豌豆、
    此是胡麻、此是糙米。』
12a.    诸比丘!如是比丘于皮所覆,充满种种不净物之此身,观察此身,上至头发,下至跖底,了知:
    『于此身有发、毛、爪、齿、皮,
    肉、筋、骨、髓、肾,
    心、肝、肋膜、脾、肺,
    肠、肠膜、胃中物、屎、脑,
    胆汁、痰、脓、血、汗、脂肪,
    泪、油、唾、涕、关节液、尿。』
12b.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
    于外身,观身而住;
    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
    或于身,观生法而住;
    于身,观灭法而住;
    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身」,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    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五. 思惟四界
13.    复次,诸比丘!
    比丘从界审察此身置于何处、任何姿势,了知:
    『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14a.    诸比丘!犹如熟练之屠牛者或屠牛者之弟子,屠牛已,片片分解,置于四衢道。
    诸比丘!如是比丘从界审察此身置于何处、任何姿势,了知:
    『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14b.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
    于外身,观身而住;
    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
    或于身,观生法而住;
    于身,观灭法而住;
    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身」,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六. 观墓园九相
第一相
15a.    复次,诸比丘!
    比丘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已死一日二日乃至三日,膨胀、青黑、腐烂,彼审思己身,了知:
    『此身不脱如是法,将成为如是者。』
15b.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
    于外身,观身而住;
    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
    或于身,观生法而住;
    于身,观灭法而住;
    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身」,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第二相
16a.    复次,诸比丘!
    比丘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被乌所啄、或鹰所啄、或鹫所啄、或犬所食、或豺所食,乃至各种生类之所食。
    彼审思己身,了知:『此身不脱如是法,将成为如是者。』
16b.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
    于外身,观身而住;
    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
    或于身,观生法而住;
    于身,观灭法而住;
    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身」,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第三相
17.    复次,诸比丘!
    比丘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剩有血肉、筋腱连结于骸骨。
    彼审思己身,了知:『此身不脱如是法,将成为如是者。』
 
第四相
18.    复次,诸比丘!
    比丘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无肉附着、剩血迹、筋腱连结于骸骨。
    彼审思己身,了知:『此身不脱如是法,将成为如是者。』
 
第五相
19.    复次,诸比丘!
    比丘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无血、肉,唯筋腱连结于骸骨。
    彼审思己身,了知:『此身不脱如是法,将成为如是者。』
 
第六相
20.    复次,诸比丘!
    比丘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骸骨解散:手骨于此处,足骨于彼处,踝骨于此处,大腿骨于彼处,盘骨于此处,背骨于彼处,肋骨于此处,胸骨于彼处,臂骨于此处,肩骨于彼处,颈骨于此处,下颚骨于彼处,牙齿于此处,头盖骨于彼处。
    彼审思己身,了知:『此身不脱如是法,将成为如是者。』
 
第七相
21.    复次,诸比丘!
    比丘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如螺色之白骨。
    彼审思己身,了知:『此身不脱如是法,将成为如是者。』
 
第八相
22.    复次,诸比丘!
    比丘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已堆积年余之骸骨。
    彼审思己身,了知:『此身不脱如是法,将成为如是者。』
 
第九相
23a.    复次,诸比丘!
    比丘观遗弃于冢间之死尸,骸骨粉碎。
    彼审思己身,了知:『此身不脱如是法,将成为如是者。』
23b.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
    于外身,观身而住;
    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
    或于身,观生法而住;
    于身,观灭法而住;
    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身」,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乙. 观受
24.    然诸比丘!如何比丘于受观受而住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在经验乐受时,了知:『我在感乐受。』
    在经验苦受时,了知:『我在感苦受。』
    在经验不苦不乐受时,了知:『我在感不苦不乐受。』
    在经验有执着之乐受时,了知:『我在感有执着之乐受。』
    在经验无执着之乐受时,了知:『我在感无执着之乐受。』
    在经验有执着之苦受时,了知:『我在感有执着之苦受。』
    在经验无执着之苦受时,了知:『我在感无执着之苦受。』
    在经验有执着之不苦不乐受时,了知:『我在感有执着之不苦不乐受。』
    在经验无执着之不苦不乐受时,了知:『我在感无执着之不苦不乐受。』
25.    如是,或于内受,观受而住;
    于外受,观受而住;
    又于内外受,观受而住。
    或于受,观生法而住;
    于受,观灭法而住;
    又于受,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受」,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受观受而住。
 
丙. 观心
26.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心观心耶?
    诸比丘!    于此,比丘心贪时,了知:『心贪。』
    心离贪时,了知:『心离贪。』
    心瞋时,了知:『心瞋。』
    心离瞋时,了知:『心离瞋。』
    心痴时,了知:『心痴。』
    心离痴时,了知:『心离痴。』
    心集中时,了知:『心集中。』
    心散乱时,了知:『心散乱。』
    心广大时,了知:『心广大。』
    心狭小时,了知:『心狭小。』
    心有上时,了知:『心有上。』
    心无上时,了知:『心无上。』
    心有定时,了知:『心有定。』
    心无定时,了知:『心无定。』
    心解脱时,了知:『心解脱。』
    心未解脱时,了知:『心未解脱。』
27.    如是,或于内心,观心而住;
    于外心,观心而住;
    又于内外心,观心而住。
    或于心,观生法而住;
    于心,观灭法而住;
    又于心,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心」,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心观心而住。
 
丁. 观法
一. 五盖
28.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观法而住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
    又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于内贪欲存在时,了知:『于内贪欲存在。』
    于内贪欲不存在时,了知:『于内贪欲不存在。』
    彼知未生之贪欲生起,
    知已生之贪欲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贪欲,于未来不再生起。
29.    比丘于内瞋恚存在时,了知:『于内瞋恚存在。』
    于内瞋恚不存在时,了知:『于内瞋恚不存在。』
    彼知未生之瞋恚生起,
    知已生之瞋恚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瞋恚,于未来不再生起。
30.     于昏沉睡眠、掉悔与疑惑,亦如是。   
31.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
    于外法,观法而住;
    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
    于法,观灭法而住;
    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法」,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
 
二. 五取蕴
32.    复次,诸比丘!
    比丘于法即五取蕴,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即五取蕴,观法而住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了知:
    『如是色,如是色之生起,如是色之灭尽;
    如是受,如是受之生起,如是受之灭尽;
    如是想,如是想之生起,如是想之灭尽;
    如是行,如是行之生起,如是行之灭尽;
    如是识,如是识之生起,如是识之灭尽。』
33.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
    于外法,观法而住;
    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
    于法,观灭法而住;
    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法」,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法即五取蕴,观法而住。
 
三. 六内外处
34.    复次,诸比丘!
    比丘于法即六内外处,观法而住。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即六内外处,观法而住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知眼、知色,
    知缘其二者生结。
    知未生之结生起,
    知已生之结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35.    比丘知耳、知声,
    知缘其二者生结。
    知未生之结生起,
    知已生之结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36.    比丘知鼻、知香,
    知缘其二者生结。
    知未生之结生起,
    知已生之结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37.    比丘知舌、知味,
    知缘其二者生结。
    知未生之结生起,
    知已生之结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38.    比丘知身、知触,
    知缘其二者生结。
    知未生之结生起,
    知已生之结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39.    比丘知意、知法,
    知缘其二者生结。
    知未生之结生起,
    知已生之结灭尽,
    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40.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
    于外法,观法而住;
    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
    于法,观灭法而住;
    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法」,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法即六内外处,观法而住。
 
四. 七觉支
41.    复次,诸比丘!
    比丘于法即七觉支,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即七觉支,观法而住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于内念觉支存在时,了知:『于内念觉支存在。』
    于内念觉支不存在时,了知:『于内念觉支不存在。』
    彼知未生之念觉支生起,
    又知已生之念觉支修习成就。
42.    比丘于内择法觉支存在时,了知:『于内择法觉支存在。』
    于内择法觉支不存在时,了知:『于内择法觉支不存在。』
    彼知未生之择法觉支生起,
    又知已生之择法觉支修习成就。
43.    比丘于内精进觉支存在时,了知:『于内精进觉支存在。』
    于内精进觉支不存在时,了知:『于内精进觉支不存在。』
    彼知未生之精进觉支生起,
    又知已生之精进觉支修习成就。
44.    比丘于内喜觉支存在时,了知:『于内喜觉支存在。』
    于内喜觉支不存在时,了知:『于内喜觉支不存在。』
    彼知未生之喜觉支生起,
    又知已生之喜觉支修习成就。
45.    比丘于内轻安觉支存在时,了知:『于内轻安觉支存在。』
    于内轻安觉支不存在时,了知:『于内轻安觉支不存在。』
    彼知未生之轻安觉支生起,
    又知已生之轻安觉支修习成就。
46.    比丘于内定觉支存在时,了知:『于内定觉支存在。』
    于内定觉支不存在时,了知:『于内定觉支不存在。』
    彼知未生之定觉支生起,
    又知已生之定觉支修习成就。
47.    比丘于内舍觉支存在时,了知:『于内舍觉支存在。』
    于内舍觉支不存在时,了知:『于内舍觉支不存在。』
    彼知未生之舍觉支生起,
    又知已生之舍觉支修习成就。
48.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
    于外法,观法而住;
    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
    于法,观灭法而住;
    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法」,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法即七觉支,观法而住。
 
五. 四圣谛
49.    复次,诸比丘!
    比丘于法即四圣谛,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即四圣谛,观法而住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如实了知:『此是苦。』
    如实了知:『此是苦之集。』
    如实了知:『此是苦之灭。』
    如实了知:『此是趣苦灭之道。』
50.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
    于外法,观法而住;
    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
    或于法,观生法而住;
    于法,观灭法而住;
    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法」,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法即四圣谛,观法而住。
 
结语
51.    诸比丘!任何人于七年间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52.    诸比丘!且置七年间、六年间、五年间、四年间、三年间、二年间、一年间,任何人于七个月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53.    诸比丘!且置七个月、六个月、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二个月、一个月、半个月,任何人于七日间如是修此四念住者,得二果中之一果: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依,则得不还。
54.    是故说言:『诸比丘!为净众生、为度愁叹、为灭苦忧、为得真谛、为证涅 盘,唯一趣向道,即四念住。』
55.    世尊如是说已,彼诸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基本佛经选集一 1-4 《不断经》
下一篇:基本佛经选集一 1-1 《大念住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