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II.-概念与真实
2012-12-29 14:48:35   来源:   评论:0 点击:

附录II.-概念与真实理解概念法(pabbatti)和究竟真实法(paramattha)的差别, 对禅修者是很重要的, 因为它引导心的方向, 从概念法到究竟法。概念法是那些想出的东西或者想法, 是由心所创造的。它们以究竟法...

附录II.-概念与真实


理解概念法(pabbatti)和究竟真实法(paramattha)的差别, 对禅修者是很重要的, 因为它引导心的方向, 从概念法到究竟法。

概念法是那些想出的东西或者想法, 是由心所创造的。它们以究竟法为基础而建立, 是世俗和主观的真实。

相反的, 究竟法是可以被直接察觉的现象, 不假藉概念性思考、推理或者想象的过程。真实法, 不依寻于世俗的定义。但是, 究竟法不一定只意味着绝对的究竟, 绝对的究竟是指唯一不变的无为状态一涅槃。

虽然世俗或者概念性真实仍然是一种真实, 无法完全废除不用, 在禅修期间, 我们必须把它们搁置一旁, 让我们真的看见, 如实地觉知事物。

概念化可用两种模式出现︰

1 活跃的思考
活跃的思考是发生在用哲理来推究、规划方案、计画或幻想…等。当你这么做, 显然会有许多假设、预想、想法或者幻想, 你不能同时、直接地经历它的性质。在内观智慧能出现之前, 你必须放弃这些。

2「不自觉」的念头
第二类的概念化更微细, 在那个状态下, 人不会主动的去思考, 至少并不出自意识。这些概念法的形成, 习气在心中根深柢固。这些也是心理过程的重要部分, 受业因和业果的影响。虽然你不能完全地拋掉这些, 仍然要以高度集中的纯然觉知来超越这些, 让内观智慧出现。

对禅修者有相关的概念法的例子是︰

1 文字概念法
单字是很多音节或声音的生起, 接连地逝去。

在一瞬间, 那些文字不存在, 只有声音的出现和消逝, 它是一种振动的形式, 物质的特性。

同理, 一首乐曲是由很多音符组成。这些基于文字来演奏声音, 努力向他人传达我们的想法和经验。现在它也是视觉的, 因为它已经被投进写下的文字。

声音的概念法(话), 可以是究竟法, 如果他们指的是直接的真实现象, 能够来直接观照。非究竟的概念法, 是不能当下直指实相、究竟法。他们意味着其它概念和想法, 它们本身并不真实的存在着。

因为文字的字符串相连, 开展更进一步的概念, 它可以连结真实及不真实的概念。譬如︰文字 「心」, 它是一种真实的概念, 因为它指的是心理现象, 不需经过概念化, 可以被直接观照的现象。

文字「人」是不究竟概念法, 因为它指的东西是没经概念化, 就不能直接经验到的。某些文字有可能两者兼是-譬如:「patient」这个字, 它可以指一个病人, 或是容忍的心理状态。

在禅修时, 我们使用真实的概念法, 来标记帮助我们认出究竟法。禅修过程中,是不应该执取文字跟标记本身。你倒应该努力去理解, (从过程中)你觉知到的经验是什么?

2 形式, 形状和距离
这些概念法构成平面和立体的空间世界。

如果你研究电视屏幕, 画面的构成是电子灯, 从里面的管, 快速射出。他们出现消失太快了, 你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心(缓慢)抓住的是颜色的的晃动, 它形成了形状, 带给我们想法。他们出现那么迅速, 以致于它们好象是同时发生的。

3 方向概念法
这些是事件的概念法, 在方向、关系上相应到另一事件, 例如:东、西、右、左、上、下、内、外、斜着、朝上、朝下。

4 时间概念法
时间概念是建立关于一再发生的的想法, 以及连续出现的物质及心理现象。

物质上, 他们与光的明暗有关(如在白天或者夜晚) ,身体状态(譬如老人或年轻人)等等。

精神上, 他们牵涉到心理活动和功能, 像睡眠时间、工作时间, 等等。

虽然我们有作息时间、例行程序来引导我们的禅修, 我们不必盲目地按表抄课。如果它不合适, 是可以调整的。在群体中, 如果对大家有好处, 为了团体的福利, 有时个人的利益必须被牺牲。

5 集体概念法
这些与团体或事物的聚集相应, 例如一个班级, 一场竞赛, 一辆汽车, 一座城市, 集体小参, 禅坐共修…等等。

6 空间概念法
空间概念法指的是那些开放空间-如水井、山洞、洞和窗子。

7 相概念法
这些过禅修而获得的观想遍相, 譬如学习者的心像、止禅的似相。很多幻觉和影像也在这一类。

8 人我
人们通常认为的我、你、他、她、人、狗、或者天人, 实际上是不断改变的身心过程。这些概念法, 应该用方便地使在沟通中, 但是当你执取它们为真实, 究竟和终极真实, 那你就掉进冲突中, 迟早要开始毁灭。

对毗婆舍那禅修, 放弃概念法极具重要性, 在证达「诸法无我」前, 你千万不要想有个「我」正在做走禅, 只要有正念, 如对行走的过程有正念。当观照时, 有些是可以作哲理性阐述。不过, 这会掉进另一套概念法。

还有许多的概念法, 例如愉快, 痛苦, 生活等等, 我们目前并不处理它们。为了对概念化的过程有更好的描述, 解释思考过程将有助益。

思考过程(vithi 心路), 可以被定义为一系列心意识, 顺序生起, 那些组成了我们所看到、听到、思考的。这些过程, 起于生命流, 处于深层的睡眠状态的意识, 随着内部或外部的感官刺激目标苏醒。

取决于目标生起的根门, 共有六种类型︰
1 在眼门出现的心路过程。
2 在耳门出现的心路过程。
3 在鼻门出现的心路过程。
4 在舌门出现的心路过程。
5 在身门出现的心路过程。
6 在意门出现的心路过程。

前五项(五门)称为「根门」引导注意力到思考过程, 其间最后一项称为「意门」, 引导注意到思考过程。

在每道过程, 有个不活跃阶段组成而发生, 意识(心理上业的果报)接收到它目标, 例如在眼门-眼睛看到东西, 如颜色, 随后有一作用性的确定意识, 其确定活跃的阶段, 它可以是良善的业、或者不善的业。

在感官根门过程(不同的类型意门)之后, 建立想法的过程出现, 等等依目标而定。这些后继的部分形成概念化。例如, 就眼门的过程而论, 典型顺序将会是︰

A. 五根门心路过程︰b At bc bu pc v sp vo J J J J J J J t t b
(以下为译者补充图以眼识为例) 图表 11.

心路过程

b

At

bc

bu

pc

v

sp

vo

J

t

b

有分流

过去有分

有分波动

有分断

五门转向

眼识

领受

确定

速行 (七个)

彼所缘 (两个)

有分流

B. 意门心路过程︰ b At bc bu M J J J J J J J t tb

(以下为译者补充图)

图表 12.

心路过程

b

At

bc

bu

M

J

t

b

有分流

过去有分

有分波动

有分断

意门转向

速行 (七个)

彼所缘(两个)

有分流

说明︰
At 指过去有分(潜在意识)
bc 指有分波动
bu 有分断-当生命流停止
pc 五门转向(pabcadvaravajjana)-当心转向、得到感官目标。
收到感官目标
v 五官的意识-如眼识
sp 领受(sampaticchana) (接收目标的性质)
st 推度(santirana) (去带出目标的性质)
vo 确定(votthapana) (确定随后的行动步骤)
J 速行 (Javana)
t 彼所缘(tadarammana)
M 意门转向(manodvaravajjana)
b 有分流


注意︰有分为生命流每剎那意识的生灭, 如在熟睡中。它是过去业的果报, 和保持生命流不会中断状态, 随眠烦恼的出现和业报的异熟。有时它也被认为是意门。

随着(根门的过程), 之后意门过程(会生起), 例如︰
1 第一类型的过程通常是过去的目标过程的密集, 它是由根门目标带过来的。
2 接着是积聚过程, 在那里各种各样的眼根目标积聚组合形成, 例如形状的组合概念。
3 下一步, 他们是什么想法, 透过它的意义而发展, 或者想法过程。
4 最后, 在心理识知名字。这是透过命名过程。

这些可以进一步发展成更多的抽象理念, 特别与其它根门、想法有关。但是在这里, 我们可以说, 观照「看到」而不去思考它, 切断了许多概念法。它对舍弃形状、形式概念的人有助益。

听的过程︰
1 过去的过程;
2 声音形式的积聚;
3 命名;
4 意思或者想法。

同理, 透过观照 「听到」, 我们切断概念法。如果我们接收到毗婆舍那的目标快一点, 则受用于舍弃不用「文字」概念的人。
再次地, 闻、品尝(嚼)、触过程︰ 1 过去; 2 积聚; 3 命名; 4 意思。

只有如实的观照 「闻到」等目标, 我们才能切断概念法。被闻出的、品尝到的、接触到的后续想法, 应该不理会它。

过程一个接一个地迅速生起, 以致于把那些复杂过程, 变得简单而完整。

四种明显的坚实概念法(Ghana paññatti)
1 紧密相续
精神和物质的过程, 一个接一个, 快速地出现又消失, 如同他们是一个连续体、不变的事件。

2 紧密积聚
精神和物质过程, 由许多特性或现象组成, 依因错综复杂的因缘, 繁密交织, 使看起来像是一个整体。

3 作用相续
有不类型同的意识心, 他们各有所司, 如看见, 听到等等, 其非常微细, 难以看见。因此, 人们把它误认为是一个工作体。

4 所缘(目标)密集
因为意识和过程非常迅速运转, 所缘也是一样, 不同的目标好象是同状态似的, 一起出现, 造成了形状, 形式, 等等。
因此, 错误的觉知和幻觉出现。这些幻觉生起, 是以一种渐升的层次出现︰

1 幻知: 错误的觉知目标, 例如:认为自己的影子属于某人的。
2 幻想: 基于幻知, 他就发展错误的想法和推理, 例如某人听觉不好, 他可能会误会其它人的意向和含意。

3 幻见: 由于许多的幻想, 对生命他可能会执取邪见, 譬如世界是恒常、圆满快乐, 有个永恒的自我。

从这里, 我们能清楚看见, 为了渗透入究竟法, 破除这些概念法, 即使是暂时的, 我们的正念必须︰

i 敏捷和够快速;
ii 尽量让正念彻底、连续;
iii 非常清楚, 集中注意力观照复杂的事物, 清楚察觉目标的性质。

至于《阿毗达摩》把究竟法分成四个主要种类︰
1 心 (Citta) 意识:如善心、不善心。
2 心所 (Cet asika) :如贪心, 自满。
3 色法 (Rupa):如坚硬的要素(特性)。
4 涅槃 (Nibbana):无为法。

简而言之, 除涅槃之外, 这些都是心理和物质的过程,禅修者应证知其为无常、苦、无我。

不过, 并非初学的人都可的观照到这些。例如, 无法观照到安止心及出世间心,因为这些不会出现在初学的禅修中。有经验的禅修者也要观到舍受(不苦不乐受), 这些感觉更微细,需要更敏锐、强固的正念。

实际上, 因为长久跟概念法相处在一起,初学的人不能不去观概念法。因此, 为了使这种情况容易些, 初学的人要观真实的概念法, 以帮助他们把心导向究竟法。这些就是要加入卷标, 使他们能正念觉知, 观到更多的现象法。但是毗婆舍那不仅仅是标记或者诵经, 因此千万不可盲目对他们产生执着。有时, 没有卷标可能会更好。随着禅修进步, 现象会快速的生生灭灭。卷标就必须要舍弃, 否则它将会是个障碍。

在想法概念中, 如果你确实有点毗婆舍那内观智慧,对生命的概念必须被拋舍。显然, 正念观照身心现象, 不管你多努力试, 你不会找到一个「人」在那里。在你进步的过程中, 你可以观照究竟法观的相当好, 你就要放弃其它概念法, 像形式、方向、形状、空间和时间。在适当时候, 你将见到更微细的愉悦概念和真实。譬如:

a. 经行
起初, 禅修者在走禅时, 他们的心里仍然会有脚的形状在。
经常求助于阶段步骤标记, 如「提起」、「踩下」(两步骤, 每一步观两个目标), 禅修者会导向各式各样的境界。当他们能清楚觉知移动时, 紧张、拉力、热和冷等等, 脚的形状很快就会被拋弃。随着正念增长观照究竟法和它们的表现、反应, 即使卷标也必须要拋弃。当定力加深, 禅修者甚至可能会忘记当下的时间、方向或者他们在那里。

b 坐禅
你要先把注意力导向腹部上、下的移动, 及其它次要目标, 并加以标记。

当你能认出「推」、「拉」、移动时, 和其它经验像压力, 硬等等, 你可能会失去对上、下的方向感, 只要如实观照它。在这种状况下, 你可以使用另一个更合适卷标, 或者就把它整个丢在一边。

有时, 当上、下非常清楚, 并且很慢的时候, 增加标记如「上、上、上、上…」将可以帮助心观照到每个剎那。如果可以察觉到剎那相续, 非常迅速地改变, 那就很难把卷标放在上、下的移动上。

禅修者必须努力尝试, 剎那相续地如实观照究竟法的生灭, 使他们的正念变得锐利。为了帮助禅修者看清楚, 他们经常被要求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他们的经验, 做报告。(小参时)像 「Dukkha」(苦)这类的巴利术语, 一定要避免。频繁的使用表示你的心仍然涉入理论性的思考和概念法。

不过, 这里有个警告。舍离概念法将意味着, 不适应世俗觉知所讲, 有个「人」、「世界」在外面。如果不小心的话, 有些状况会导致心混淆、更加迷失。重点是你要懂得正念的呈现, 以及理解概念性的世俗世界, 虽然它们不是究竟真实,它们是建造在真实法上的, 你还是必须要接受, 并且活在其中。

例如, 有人们拒绝使用「我」、「你」这些个字眼, 因为他们认为那样做会引起「我见」。那是不切实际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附录III.-沿途困境
下一篇:18 生活在边际︰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