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选 欲爱是系--黑牛与白牛
2012-12-29 15:07:2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杂阿含经二十选》  第 八 选 欲爱是系--黑牛与白牛                        经号:250(376)[252] 一、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尊者舍利弗,尊者...
《杂阿含经二十选》
 
  第 八 选 欲爱是系--黑牛与白牛
                        经号:250(376)[252]
一、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俱在耆阇崛山。
  尊者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觉,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已,退坐一面,语舍利弗言:「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不?」
  尊者舍利弗语摩诃拘絺罗:「随仁所问,知者当答。」
  尊者摩诃拘絺罗问尊者舍利弗言:
  「云何尊者舍利弗!眼系色耶?色系眼耶?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意系法耶?法系意耶?」
  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诃拘絺罗言:
  「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尊者摩诃拘絺罗!于其中间,若彼欲贪,是其系也。
  尊者摩诃拘絺罗!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轭鞅缚系。人问言:为黑牛系白牛?为白牛系黑牛?为等问不?」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非黑牛系白牛,亦非白牛系黑牛,然于中间,若轭、若系鞅者,是彼系缚。」
  「如是,尊者摩诃拘絺罗!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中间欲贪,是其系也。
  尊者摩诃拘絺罗!若眼系色,若色系眼,乃至若意系法,若法系意,世尊不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以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故,世尊教人建立梵行,得尽苦边。
  尊者摩诃拘絺罗!世尊眼见色,若好、若恶,不起欲贪;其余众生,眼若见色,若好、若恶,则起欲贪。
  是故,世尊说:当断欲贪,则心解脱。乃至意、法,亦复如是。」  时,二正士展转随喜,各还本处。
 
二、解说
  「六根」接触到「六尘」,紧密吸引而不能分离,就像是绳子绑着(系)一样。那么,到底是「六根」吸引着「六尘」,还是「六尘」吸引「六根」不放呢?
  都不是!这紧密吸引的力量,是欲贪。
  譬如,让一头黑牛与一头白牛并肩拉车,不是黑牛去绑白牛,也不是白牛绑着黑牛,而是担在黑牛与白牛肩上的轭鞅,使两头牛并在一起拉车的。
  世尊之所以能教人修行,从苦迫中解脱出来,就是因为「六根」与「六尘」不是自己必然要互相吸引的。如果两者必然会紧密吸引在一起,那么,就没有办法经由修行而获得解脱了。
  世尊在「六根」接触「六尘」时,不论所遇到的「六尘」是令人喜欢的,或令人厌恶的,都不会起欲贪。而其他凡夫众生,就没有办法不起欲贪了。
  所以,世尊说:应当断除欲贪。断除欲贪,心就解脱了。
 
三、讨论
  (1)「无明盖、爱结系」,是生死流转的两大力量。无明虽是比较潜藏的,但还是有贪爱的成分;爱结是比较表面的,却也有无明的影子。
  如第 984(13325)[976]经中说:「何等爱为网、为胶,乃至往来流转,无不转时?谓有我故:有我,欲我,尔我,有我,无我,异我,当我,不当我,欲我,当尔时,当异异我,或欲我,或尔我,或异,或然,或欲然,或尔然,或异,如是十八爱行从内起。」「十八爱行」的内容,总是与「我」--无明,相关联着。又如第 334(455)[312]经中说:「何等为业因、业缘、业缚?谓爱因、爱缘、爱缚。」「何等为爱因、爱缘、爱缚?谓无明因、无明缘、无明缚。」而第 198(219)[200]经中说:「如是,我、我所、我慢、使、系着不生者,是名断爱、转见,正无闲等,究竟苦边。」所以,在无明与爱结的纠缠中,解脱的下手处,除了在理智上建立正确的观念(「正见」),破除「我见」外,就是要在行为上,减少欲贪的影响力了。
  (2)烦恼的产生,如果是六根接触六尘后的必然,而不是欲贪居于中间为关键,那么,也就不用谈什么修行了。因为,想修也无从修起啊!又如第 1164(382)[258] 经说:「六内入处是一边,六外入处是二边,受是其中,爱为缝紩。」「过去世是一边,未来世是二边,现在世名为中,爱为缝紩。」「有者是一边,集是二边,受是其中,爱为缝紩。」「触是一边,触集是二边,受于其中,爱为缝紩。」第 572(1648)[571] 经说,「然中间有欲贪者,随彼系也。」也都表示了相同的意思。
  (3)第 913(13253)[905]经中说:「众生种种苦生,彼一切皆以欲为本,欲生、欲习、欲起,欲因,欲缘而生众苦者。若无世间爱念者,则无忧苦尘劳患,一切忧苦消灭尽,犹如莲花不着水。」第 957(13297)[949]经中说:「众生以爱乐有余,染着有余。」「有余」,就是指烦恼未断尽,「众生于此处命终,乘意生身生于余处,当于尔时,因爱故取,因爱而住,故说有余。」第 122(1663)[124] 经中说:「爱尽则苦尽,苦尽者则说苦边。」第 1010(1339)[1223] 经的偈诵说:「欲能缚世间,调伏欲解脱,断除爱欲者,说名得涅槃。」第 371(534)[370]经中说:「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谓: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此四食,爱因、爱集、爱生、爱转。」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欲爱,在忧苦、烦恼,乃至于生命的流转中,是居于怎样的关键地位了。
  (4)第 546(1621)[545] 经中说:「贪欲系着因缘故,王、王共诤,婆罗门、居士共诤。」「以见欲系着因缘故,出家、出家复共诤。」在家人因为贪欲而互相争执,而以出世间为志业的修道人,还难免于因为观念、见解不同的爱染而争执,这就是所谓的「见诤」了。
  (5)爱,与依同理心而来的慈悲,有什么不同呢?第 334(455)[312]经中说:「彼痴者是无明,『痴求欲名为爱』,爱所名为业。」爱,是没有离开「我见」的(占有感、满足感),是没有离开「无明」的(愚痴、执着),这与一般观念里,认为爱是甜蜜的、幸福的、欢乐的,是多么的不同啊!当然,如果能够离开「我见」、「无明」而「爱」,这样的「爱」,没有执着,没有烦恼,充分尊重因缘地施予众生愉悦,拔除众生痛苦,是纯净无瑕、寂静清凉,解脱圣者的慈悲,否则,是必然迟早会伴随着焦虑、忧愁、痛苦、烦恼的。
  (6)充满着杂染的爱,也可以发展、转成充满着修行的源动力的。如第 561(1637)[560]经中,婆罗门问尊者阿难说:
  「何故于沙门瞿昙所修梵行?」
  「断爱故。」
  「何所依而断爱?」
  「依于欲而断爱。」
  「尊者阿难!岂非无边际?」
  阿难解释说:「如是,圣弟子修『欲定断行』成就如意足,依离,依无欲,依出要,依灭,向于舍,乃至断爱。爱断已,彼欲亦息。」「依欲断爱」,不会是一个无穷的循环,反而是截断无穷生命之流的切入点。这里的欲(爱),是「欲为勤依」的善法欲,是爱乐于远离忧悲恼苦,爱乐于解脱的寂静清凉。经中说,以这样的爱,「欲定、断行成就游。精进定、心定、思惟定(即四如意足),断行成就。依离、依无欲、依出要,依灭,向于舍,乃至爱尽。爱尽已,思惟则息。」
  (7)第 283(464)[321]经说:「若于结所系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生顾念,心不缚着,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第 285(466)[323]经说:「于所取法,观察无常、生灭、离欲、灭尽、舍离。心不顾念,心不缚着,爱则灭,爱灭则取灭,乃至纯大苦聚灭。」这是说,从自己所舍不得(结)的,所执取的,观察「无常」、「生灭」,来去除爱染。只要爱染灭除了,那么,老病死、忧悲恼苦的「纯大苦聚」,就跟着灭除了。和断除「我见」一样,『观察无常』,也是消除爱染的重要修行方法。
  (8)其它有关欲爱是系的经文:
22(28)[22]、 58(170)[104]、 72(126)[63]、 108(176)[110]、 128(1683)[130]、129(1697)[131]、187(12872)[189]、189(183)[191]、 239(314)[241]、 240(315)[242]、 374(537)[373] → 378(541)[377]、 610(765)[624]、 627(790)[641]、 647(819)[659] 、 710(907)[722]、 903(13175)[617]。
  (9)相当的南传巴利文经典为:《相应部》〈六处相应〉第一九一经〈拘絺罗〉(35-191)(元亨寺南传大藏经译本第十六册二一六页)
  其他相当的南传巴利文经典还有《相应部》〈六处相应〉第一九二经〈迦摩浮〉(35-192)(元亨寺南传大藏经译本第十六册二一八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九选 五蕴断--攀缘四识住
下一篇:第七选 欲令如是、不如是

分享到: 收藏